公司高负债曾超亿元,但仍豪气分红,如今股票一跌再跌;而这家国资背景的董事长年薪却高达万,这究竟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原创商业大咖社全国首批获取金融许可证、首家进入银行间拆借市场、首批获准发行金融债券和资产支持证券,首家获银保监会批准保险资金资产支持计划的金融租赁公司。拥有这么多“全国之首”,它却是一家鲜为人知的公司,即使在江苏本地也很少人知道。不过这并不影响它是一家公共公司。查阅这家叫“江苏租赁”的公司公告(全称为江苏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发现它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有国企、银行、投资机构、国外租赁公司……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江苏省国资委,毫不夸张的说,如此豪华的股东背景,80%的A股上市公司都难以望其项背。很多人也许还不知道的是,作为一家老牌金租公司,江苏租赁的业绩表现也足以让人眼前一亮。-年,江苏租赁营收和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分别高达24%和21%,ROE高达15%。而年前三季度,江苏租赁实现营业收入29.38亿元,同比增加3.7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77亿元,同比增加11.54%。(数据来源于东方财富网)但令人更为不解的是,就是这样一家基本面很“硬朗”的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上却始终找不到存在感。经历了持续多年的股价下跌之后,如今的江苏租赁,股价早已跌破发行价,截至年2月25日收盘,最新股价仅为5.11元/股,相比于上市之初11.96元的历史最高价,市值已经“腰斩”。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披着“白马股”外衣的江苏租赁在资本市场节节败退,遭到投资者的鄙弃?在资本市场上,上市已久的江苏租赁一直是不显山不露水的存在,以至于很多人第一次对江苏租赁产生深刻印象,是源于其年年报的“豪气”分红。年4月30日,江苏租赁公布年年度分红实施方案:以本公司总股本29.87亿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元(含税,税后2.7元),合计派发现金红利总额为8.96亿元。梳理财报发现,这是该公司上市以来最大“红包”,且分红占比也创出最高纪录,分红总额同比增长25%,远超公司去年18.56%的净利润增速。①值得一提的是,在净利润增速并不亮眼的情况之下,江苏租赁在高负债背景下坚持大手笔分红的举措,则加重了市场的质疑。数据显示,年至年,江苏租赁负债合计分别为.12亿元、.66亿元和.80亿元,同期,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亦居高不下,同期分别为81.34%、82.45%和84.00%。②与此同时,江苏租赁还出现了现金流和净利润相背离的情况。年至年,江苏租赁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74.91亿元、12.21亿元和-10.80亿元,现金流量净额三年累计为-73.5亿元。③在公司高负债经营,赚钱能力并不突出的背景下,江苏租赁管理层仍然抛出巨额分红计划,显然这些大股东关心自身的利益更甚于公司的长久发展。而事实上,从江苏租赁的流通股股东结构来看,如此诱人的分红也多数流进了“自己人”的腰包,其中,江苏交通控股一家就能拿走近2亿元现金,而二股东南京银行也能从中分得约2亿元。在专业人士看来,比起减持而言,高比例的分红也不失为大股东套现的一种合法手段,大股东持有的股票一般属于原始股,如果减持,可能要支付更高的企业所得税,巨额分红对于大股东而言更有利于节税,“套现”非但没有舆论压力,反而会有着更高的资金效率。再结合上市以来江苏租赁背后资本的诸多减持行为,分红的“真实”目的似乎一目了然。年6月11日至9月10日期间,公司股东堆龙荣诚企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堆龙荣诚”)还曾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公司股票.46万股,累计减持金额高达.18万元。再往前,自江苏租赁年3月上市以来,作为公司第6大股东的堆龙荣诚对公司的减持行为就像是家常便饭,累积套现金额高达6.69亿元。④一个缺钱的公司,为什么还要打肿脸皮充胖子进行高派现呢?分红的逻辑,难道不应该是用于企业更好地长远发展?立足于“服务中小、服务三农、服务民生”的江苏租赁,长期走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风口上,但或许也正是由于其独特的业务模式,使投资者对其发展前景一直抱有争议和质疑。据公共资料显示,江苏租赁以“厂商租赁”为主要经营模式,业务过程中与厂商和经销商深度合作,深耕各个产业并严选优质中小客户,当前,江苏租赁已在农业机械、印刷包装、工程机械、医疗、教育等细分领域取得了先发优势,并在进一步拓展清洁能源、高端装备等领域。作为“厂商系”的金租公司,江苏租赁这样的打法与银行系的大客户经营模式有着本质的不同。对于银行系租赁公司,资产规模通常较大,业务模式主要来自于飞机、轮船等高价值固定资产,或许是为了避开与“大块头”们竞争,又或许是为了树立差异化的发展定位,江苏租赁选择另辟蹊径,“做小做散”,业务呈现出大批量、小单化的特点。聚焦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本没有错,但江苏租赁似乎忽视了一点——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之下,小微企业发展面临外部环境的多重约束,风险承受能力偏弱,在缺乏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情况下,容易将风险“转嫁”给相应的金融机构,而江苏租赁则是首当其冲。可以明显的看到,在疫情发生后,我国传统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受到了较大影响,这些行业里有很多都是小微企业。许多企业在延迟开工、停摆或注销的情况下,流动性风险凸显,导致信贷风险积重难返。在这样的背景下,金融机构在加大对小微企业信贷投放的同时,往往需要多一分谨慎。但与行业普遍做法截然相反的是,江苏租赁不仅没有逐步调整信贷投放结构,而是选择“孤注一掷”,中小微型客户的应收融资租赁款总额占比常年维持在80%到90%左右,这显然不利于公司的均衡稳定发展。可以看到,“过度”聚焦于中小客户,虽然没有给江苏租赁带来实打实的损失,但好像已经给公司的未来发展埋下了隐患。翻阅财报可以发现,年上市以后,江苏租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