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国家战略深化推进、加强政府债务管理、《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修订出台以及国务院发布《加快融资租赁业发展指导意见》等大背景下,国内融资租赁行业发展迅速,资产规模日益增长,已经成为了我国金融市场上一个重要的融资工具。据统计,截至年6月底,全国融资租赁合同余额约为亿元人民币,较年底的亿元同比增长5.1%,较上年同期的亿元同比增长19.7%①。就实际的融资租赁交易来看,当承租人根据自身融资需求,就租赁物件给予确定,最终实施购买;然后,作为出租人其能够从中向承租人收取一定的租金,按照双方协定,在一定时期内,将租赁物件交于承租人,承租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对租赁物件进行自由使用,该过程就是融资租赁。
在改革创新的浪潮中,传统的融资租赁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融资的需要,融资租赁公司应适时抓住市场机会,学习商业银行的“投贷联动”机制,积极开展“投租联动”的研究,这将有助于推动融资租赁公司产业结构的调整,并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同时也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有效路径。自年以来,中国的融资租赁业飞速发展;在入世的推动下,我国银监会和商务部等政府职能部门提高了对融资租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独有作用的认知程度,打开了国内投资人进入融资租赁业的大门并相继出台了大量的优惠政策,融资租赁企业及租赁交易规模节节攀升。但租赁业表面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很多实质的经营问题,如租赁公司的经营模式良莠不齐,大部分租赁公司缺乏有持久竞争力的经营模式等。融资租赁公司与银行及贷款公司的本质区别在于融资租赁公司主要是为承租人选定的设备进行融资,其所从事的所有业务均应围绕租赁资产展开,同时也需要融资租赁公司的资产调配及运作能力。而当前国内融资租赁交易偏离了租赁交易的这个实质,基本是以“租赁”之名,行“借贷”之实,此类模式是以引入境内资金为目的的售后回租及引入境外资金为目的的通道业务,其本质均是类信贷业务。类信贷业务在本质上完全是银行信贷的替代品。而单纯的资金类业务,最终竞争的一定是成本。金融租赁公司及真正的外资租赁公司尚可以从其母公司处获得低成本资金,但对于第三方租赁公司,其在资金成本上完全不具备优势。另外,即使有相对低廉的资金来源,类信贷业务也不具备可持续的竞争力。原因在于类信贷业务以比拼价格为目标,最后势必陷入价格战的恶性竞争局面,绝不利于租赁公司的长期经营。总之,从市场角度而言,类信贷曾经是一种迎合市场需求的商业模式。但随着经济环境的改变,这种业务模式已不可持续,也不可复制。
相较于我国的融资租赁发展来说,国外很多国家和地区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已经出现了融资租赁。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发展进程中,就融资租赁来说,其理论研究硕果颇丰,相关理论也具有借鉴意义。有关租赁起源及定义范畴的研究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当属T?M`克拉克()的《租赁》及P.Amembal()等人的《TheHandbookofEquipmentLeasingI》,双方就租赁起源之说观点一致,即认为早在公元年前古代亚洲巴比地区幼发拉底河下游居住的苏美尔族就存在货物租赁。但就现代融资租赁的标志持有不同意见,T?M`克拉克表示,租购出现的时间是上世纪30年代,且最早出现租购的国家是英国,但是P.Amembal等人却对T?M`克拉克的说法给予反驳,P.Amembal等人指出,现代融资租赁是在二战时期产生的,其主要租赁设备为机械,这一分歧到目前为止依然没有统一。
JamesS.Schallheim()在其《ThePrinciplesandPracticeofLeasing》等著作中表示,融资租赁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现代租赁,另外一种则是传统租赁。卡马特()根据融资租赁特点的不同就融资租赁进行了更为具体的划分,如厂商租赁、转租赁、杠杆租赁、直接租赁以及联合租赁等,为后来的学者提供了关于国际融资租赁的演变及发展趋势的理论依据。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资本市场如何运用融资租赁,成为了各个研究人员对现代融资租赁进行研究的主要焦点问题。其中,就租赁债权证券化开展深入性的理论研究的研究人员有Shawn.D.Halladay()和ChrisBoobyer()。他们在研究中均表示租赁债权证券化应该涵盖在信贷资产证券化当中,租赁债权证券化是金融创新的表现,要对该种创新给予鼓励。
相比很多西方国家的金融租赁市场来说,我国该市场的发展并不健全和成熟。所以,融资租赁的理论研究也并不深入,绝大多数的融资租赁研究都处于较为浅薄的基础研究层面。王豫川()在对融资租赁的研究中,发表了名为《金融租赁导论》的书籍,该书就融资租赁相关理论进行了具体的阐述。邱春杨()表示,风险资本支持的种子公司和创业公司,是风险租赁最为显著的特征。但是,赵燕等人()指出,风险投资的其中一种模式是风险租赁,从风险租赁整个过程看,其主流应该是股权投资,然而在某个特殊阶段中,可以适时就风险租赁给予推行。
在《金融租赁与企业融资》一书中,程东跃()对各个金融机构和金融租赁公司双方的合作方式进行了较为细致的介绍,该理论研究为之后的金融租赁业务的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史燕平()从范围上对传统租赁和融资租赁进行划分,从而系统的阐述了有关融资租赁的具体交易模式。公言磊()在自己的论著《融资租赁在我国的应用研究》中,从特征和含义出发,就融资租赁在我国发展的重要性给予界定,且深入研究了我国范围内发展融资租赁的困境和问题,并根据融资租赁在我国发展较为滞后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建议。徐美田()对融资租赁及经营性租赁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研究指出了融资租赁的实际发展流程和划分类型,同时也深入的对国内融资租赁情况进行剖析,指出融资租赁在我国发展的影响因素和现实状况。随后,研究人员袁梦博(),在对国际会计准则的分析中,从新会计准则和旧会计准则角度出发,指出了我国当前阶段下,更为稳定的发展融资租赁业的建议。同年,吴红泽就融资租赁程序及融资租赁的宏观经济功能开展研究,对我国中小微企业融资租赁的发展现状和开展融资租赁的优势也做了相应分析,最终指出要确保融资租赁最大优势的充分发挥,并提出中小微企业开展融资租赁的政策建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