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其他香料一样,肉豆蔻与陶器,珠宝,甚至丝绸相比,具有重量轻的优点,所以贸易船和骆驼商队可以很容易通过售卖肉豆蔻牟取财富。
相传16世纪之前,肉豆蔻生长的地方一直少有人知。一班欧洲香料商人在机缘巧合之下得知了班达群岛盛产肉豆蔻,为了垄断销售权而展开了血腥的竞争。
这些垄断偏执狂的手段很残忍,他们禁止出口任何木材;每次发货前都会在每颗肉豆蔻上淋上石灰,使其不育;凡是任何人有偷窃、种植、销售肉豆蔻或者进口枯萎肉豆蔻嫌疑的人一律处死。
饮片辨识解析
A.草豆蔻:本品呈圆球形,表面为灰褐色。种子团中间有黄白色的隔膜,将其分成三瓣,每瓣有种子数枚,粘结紧密。种子团略光滑。质坚硬,气香,味辛辣。
B.肉豆蔻:本品呈卵圆形或椭圆形。表面灰棕色或灰黄色,有时外被由粉(石灰粉末)。全体有浅色纵行沟纹和不规则网状沟纹。种脐位于宽端,呈浅色圆形突起,合点呈暗凹陷。种脊呈纵沟状,连接两端。质坚,断面显棕黄色相杂的大理孖花纹,宽端可见干燥皱缩的胚,富油性。气香浓烈,味辛。
药
典
之
言
为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MyristicafragransHoutt.的成熟种仁。
冬、春两季果实成熟时。
辛,温。归脾、胃、大肠经。
温中行气,涩肠止泻。用于脾胃虚寒,久泻不止,脘腹胀痛,食少呕吐。
各
家
之
言
虚泻,冷痢:本品辛温而涩,入中焦,能暖脾胃,固大肠,止泻痢,为治疗虚寒性泻痢之要药。
胃寒胀痛,食少呕吐:本品辛香温燥,能温中理脾、行气止痛。
1、《药性论》:能主小儿吐逆不下乳,腹痛;治宿食不消,痰饮。
2、《海药本草》:主心腹虫痛,脾胃虚冷气并,冷热虚泄,赤白痢等。凡痢以白粥饮服佳;霍乱气并,以生姜汤服良。
3、《日华子本草》:调中,下气,止泻痢,开胃,消食。皮外络,下气,解酒毒,治霍乱。
4、《开宝本草》:温中,治积冷心腹胀痛,霍乱中恶,呕沫,冷气,消食止泄,小儿乳霍。
5、《纲目》:暖脾胃,固大肠。
6、《本草经读》:治精冷。
7、《本草求原》:治肾泄,上盛下虚,诸逆上冲,元阳上浮而头痛。
8、《本草衍义》:肉豆蔻,善下气,多服则泄气,得中则和平其气。
9、《本草衍义补遗》:肉豆蔻,温中补脾,为丸。日华子称其下气,以其脾得补而善运化,气自下也,非若陈皮、香附之駃泄。《衍义》不详其实,谩亦因之,遂以为不可多服。
10、《药性类明》:肉豆蔻,温中补脾,泄痢久不已则用之,故《本草》言冷热虚泄,久则虽热者其气亦虚,非概用以温中也。
11、《本草经疏》:肉豆寇,辛味能散能消,温气能和中通畅。其气芬芳,香气先入脾,脾主消化,温和而辛香,故开胃,胃喜暖故也。故为理脾开胃、消宿食、止泄泻之要药。
12、《本草汇言》:肉豆蔻,为和平中正之品,运宿食而不伤,非若枳实、莱服子之有损真气也;下滞气而不峻,非若香附、大腹皮之有泄真气也;止泄泻而不涩,非若诃子、罂粟壳之有兜塞掩伏而内闭邪气也。
13、《本草正》:肉豆蔻,能固大肠,肠既固则元气不走,脾气自健,故曰理脾胃虚冷,而实非能补虚也。
14、《本草正义》:肉豆蔻,除寒燥湿,解结行气,专理脾胃,颇与草果相近,则辛温之功效本同,惟涩味较甚,并能固及大肠之滑脱,四神丸中有之。温脾即以温肾,是为中下两焦之药,与草果之专主中焦者微别。大明谓温中下气,开胃,解酒毒。甄权谓治宿食痰饮,止小儿吐逆不下乳,腹痛。李珣谓主心腹虫痛。皆专就寒湿一边着想者。若湿热郁滞而为此诸症,则必不可一例论治。故李珣又谓主脾胃虚冷虚泄。濒湖谓暖脾胃、固大肠。要言不烦,最为精切。惟珣又谓治亦白痢,则湿热者多,虚寒者少,不当泛泛言之矣。
1、治脾胃虚寒之久泻、久痢者,常与肉桂、干姜、党参、白术、诃子等药同用。
2、治脾肾阳虚,五更泄泻者,配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如四神丸(《证治准绳》)。
3、治胃寒气滞、脘腹胀痛、食少呕吐等证,常与木香、干姜、半夏等药同用。
《本草正义》:肉豆蔻,除寒燥湿,解结行气,专理脾胃,颇与草果相近,则辛温之功效本同,惟涩味较甚,并能固及大肠之滑脱,四神丸中有之。温脾即以温肾,是为中下两焦之药,与草果之专主中焦者微别。
该品用量不宜过大,过量可引起中毒,出现神昏,瞳孔散大及惊厥。人服肉豆蔻分7.5g,可引起眩晕,甚至谵语,昏睡,大量可致死亡。
乔氏国医堂
中医部
-
理疗部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