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蓝字 本次访谈对象为中铁金控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总经理韩睿先生。韩睿先生从事融资租赁行业多年,具有丰富的行业相关经验和领导组织能力。本次访谈韩睿先生围绕“一体两翼N驱动”战略方针,全方面介绍了中铁金控租赁公司的经营理念和经营特色,并结合中铁金控自身特点分享了租赁行业发展的意见与建议。
中铁金控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总经理韩睿
程东跃:请简单介绍中铁金控,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是什么?
韩睿:中铁金控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是中国中铁于年8月在天津东疆保税港区成立的金融企业,致力于成为产融结合的重要平台,总部设立在北京。年10月,根据中国中铁发展战略,重组成为中铁资本的重要成员企业之一。公司主要业务包括融资租赁、经营租赁、项目租赁、境外租赁等。
中铁金控秉承“立足主业、服务项目、勇于创新、拓展市场”的经营理念,形成了以服务内部市场为重点,逐步拓展建筑业央企市场的布局。公司借助强大的股东背景和自贸区政策支持不断引入低成本资金,努力发挥融资租赁在盘活存量资产、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控制有息负债、增加经营性现金流等方面的业务优势,重点针对一次性投入大,回收期长的资产,为各单位生产经营和市场开发中资金整体筹划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支持。
程东跃:目前中铁金控“一体两翼N驱”业务都具备哪些特色与优势?
韩睿:中铁金控在今年年度工作会议中创新提出“一体两翼N驱”的业务理念,即在央企系统下,中铁金控围绕中铁股份主业的产业链开展租赁业务。
中铁金控在围绕中铁股份主业的产业链开展融资租赁业务过程中,主业业务即为“一体”。公司自成立六年以来,围绕主体开展业务所占整体业务比例高达80%以上,此类业务往往都是中铁金控与中国中铁旗下中铁一局到中铁十局、工程局、大桥局、隧道局等40多家二级单位围绕内部需求,在设备采购等方面开展融资租赁业务。此类业务最大特点是安全性极好,因为公司主体单位普遍实力雄厚、评级较高、信用较好,在各大银行等金融机构都拥有大额授信。因此,中铁金控为其提供设备采购额融资需求,基本可以做到“零”风险。但从另一方面讲,由于此类公司安全性高、融资难度低,所以普遍存在议价能力强的特点,导致中铁金控在开展“一体”业务时,项目整体收益率较低。为解决项目收益率低的问题,中铁金控利用自身信用评级高的优势,在资本市场不断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实现资金快速回流,降低融资成本,从而得以在面对高溢价能力的企业时,获得业务发展空间,提升收益水平。
中铁金控围绕中国中铁主体产业链上下游开展融资租赁业务即为“两翼”。作为公司未来大力发展的业务领域,产业链主要服务对象包括各业主单位和中国中铁供应商、分包商、材料提供商等企业。对于中铁金控而言,与产业链客户积极开展融资租赁业务空间无比广阔。
一方面,公司与供应商类企业开展融资租赁业务,由于融资取得的设备的应用场景仍在中国中铁的产业之中,所以在风控环节,通过与设备厂商合作,对于租赁物的监管、取回、处置都相对便利,从而项目安全性得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同时,相对来说中铁金控在开展租赁业务时具备较高议价能力,盈利空间进一步扩大。
另一方面,作为中国中铁的业主单位,即为融资租赁业务面对的客户。中铁金控通过积极开展项目融资租赁业务,实现产融结合、以融促产。例如,中铁金控在内蒙巴彦淖尔的项目中,公司扮演了在中国中铁的旗下的任何一家单位都无法胜任的角色,已得到业主方与工程局参与方的高度认可,同时也增强了企业合作交流的紧密度。为进一步推动以融促产,服务主体,中铁金控在后续开展项目租赁类业务中也愿意扮演平台角色,为业内同行分享业务资源,共同开展租赁业务。
自年融资租赁监管新规出台后,中铁金控除了在“一体两翼”中开展融资租赁业务外,也在不断围绕建筑业领域积极探索市场化业务(即“N驱”)。例如,公司今年利用掌握的资源,在咨询服务领域成功完成首单业务,标志中铁金控在投行化业务领域实现重要突破。不仅如此,公司将在十四五规划期间,加大对“N驱”业务领域的突破,争取实现多元化发展。
程东跃:中铁集团的主体业务,安全性极好,同时具备很强的议价能力。中铁金控利用自身信用评级高的优势,不断开展资产证券化,快速回流资金,从而降低整体融资成本。
中铁金控在与中国中铁的供应商开展融资租赁业务时,可以通过主体客户端与供应商之间往来款可控优势,进一步提高项目安全性。
而在围绕业主项目开展业务领域,中铁金控通过主体企业发生跟业主的租赁关系。其风险相对要高,特别是受今年货币政策偏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较高的影响,部分承包商存在无法垫资、过程回款慢等问题。韩总在开展这类融资租赁业务时,如何避免上述问题?
韩睿:由于当前市场为买方市场,买方(即业主)拥有定价主动权。对于施工单位而言,开展基建业务,普遍存在垫资揽活现象。在规避风险方面,中国中铁每年平均新签合同金额高达2万亿元,对于中铁金控而言,在开展项目租赁业务时,项目筛选空间较大,往往采用优中选优原则。同时在判断项目本身风险时,公司结合市场化逻辑严格把控项目风险,对不符合标准的项目采取坚决不介入原则。
程东跃:作为央企融资租赁公司在未来几年过渡期内如何契合监管办法?
韩睿:中铁金控在集团公司领导的支持下,积极围绕“一体两翼N驱”的发展思路,做强一体,做硬两翼。但是,在过渡期安排中,仍然存在以下三点困难。
第一,因中国中铁的行业特性,公司业务围绕基建展开,缺乏其他类产品。一边围绕核心客户做供应链金融;另一边围绕优中选优理念开展业务。但是随着公司不断的发展,规模不断的上升,业务筛选空间不断压缩,风控压力不断增大。
第二,中铁金控面临国资委、银保监会双重政策约束。政策发展趋势不断要求公司围绕主业开展业务。但是,如果只围绕中国中铁的产业链做业务,无论是“一体”还是“两翼”市场规模有限,都容易触碰到发展的天花板。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同时满足国资委和银监会的监管要求将是公司面临的难题。
第三,集团严格把控风险,市场化业务稳步开展。众所周知,市场化业务往往伴随着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在过渡期安排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和适度的调整。
程东跃:对目前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的看法与建议?
韩睿:融资租赁行业从设立初期到资本市场的介入,到银行金融租赁公司的高速发展再到监管变更,租赁行业已经经历了三次发展阶段。对于我个人而言,租赁行业已经结束了10年的高增长,开始进入一个长期的震荡整理过程。对于目前行业所处的第四阶段,租赁公司应该更多的追求产品的创新和细分市场的发展。未来做得好的租赁公司未必会是“大而全”的公司,而是一家能在某个细分领域实现高度专业化、产融紧密结合的“小而美”的租赁公司。例如,在船舶租赁行业,往往船东对于租赁的理念比融资租赁公司的人员更加专业。他们能够驾驭租赁过程中多种风险,把船舶和金融完美联系在一起,做到真正的产融结合。因此,融资租赁公司应该借鉴其运营经验,充分发挥租赁自身优势,回归租赁本源,服务实体经济。
程东跃:正如韩睿先生所言,中国融资租赁行业已经进入调整期,租赁公司只有不断围绕租赁创新、回归租赁本源开展租赁业务,才能真正做到服务实体经济,实现融资租赁行业高质量发展。
运营编辑:李国鹏责任审核:曹达树、陈奥杰、孙雨潇
End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 中国融资租赁(西湖)论坛(以下简称“西湖论坛”)于年10月12日由浙江大学金融研究院、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研究院)融资租赁研究中心共同倡导发起成立。西湖论坛目前理事单位主要包括浙江大学、金融租赁公司、第三方融资租赁公司(含央企、地方国企以及部分民企)等。
浙江大学融资租赁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