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背景
1.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迅速,产业更新换代速度加快
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由小到大,迅速发展,现已成为一个产品门类比较齐全、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市场需求十分旺盛的朝阳产业。特别是近年来,医疗器械产业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连续多年产值保持两位数增长,产品出口的数量和科技含量也不断提升。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销售规模由年的亿元增长到年的亿元,剔除物价因素影响,15年间增长了约17.21倍。据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医疗器械分会抽样调查统计,全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销售规模约为亿元,比年度的亿元增长了亿元,增长率约为20.13%。
2.医疗器械融资租赁风险较低,需求增速迅猛
医疗租赁是医疗与租赁行业的交叉子行业。租赁是典型的复合交叉型行业,连接上游供应商和下游承租人,同时涉及金融、投资、贸易、科技、管理、财务和法律等诸多领域。
医疗融资租赁是具备政府隐性背书+前置现金流的朝阳行业。医疗作为具备安全性的高成长行业,具有以下特点:与地方财政和社保支出密切相关,收入真实性具有保障;先付费后诊疗的独特商业模式,具备稳定前置的现金流;老龄化和消费升级带来人口二次红利,潜在市场空间大。因此从以上特点来看,相较其它行业,医疗行业的融资租赁风险较低。根据商务部发布的《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显示,年内外资融资租赁商医疗租赁业务规模达.2亿元,成为融资租赁业务新的增长点。
另外,从医院的角度来看,以往药品经医院重要的资金来源,随着国家加强对药品采购制度的改革和监管,医院的资金压力日益加大,融资要求也更为迫切。医疗设医院急需引进医疗设备而苦于资金缺乏的棘手问题,医院在添置大型设备资金上的一次性投入,可以把有限的资金进行有效配置,使医院的基本建设和其他小型仪器的增添上,医院的长远发展。
3.国内政策转变
在医疗器械融资租赁的开始阶段,我国对其把控较为严格,年曾要求融资租赁公司开展医疗器械融资租赁必须取得《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后方可从事融资租赁。直至年最高法解释中不以无经营许可证认定融资租赁合同无效以后相关政策才开始放开。
(1)政策限制期
(2)政策放宽期
二.国内外市场发展状况
1.国内市场发展状况
相较主要依靠政府投资推动的能源、交通和基建等行业,医疗租赁起步较晚,年才由远东宏信完成首单项目。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的相关数据显示,年,我国医疗设备销售规模为亿元,融资租赁额仅不到80亿元。年,我国医疗设备销售额为亿元,融资租赁额为亿元,渗透率达到了19.85%。年医疗设备融资租赁额为亿元,渗透率达到了34.5%。未来随着融资租赁业务的发展,医疗设备行业融资租赁的渗透率将进一步提高。但与国外相关成熟市场6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还相去甚远,且国内租赁公司以融资租赁为主要业务,与国外的经营租赁与融资租赁结合的租赁模式具有较大差别。
2.美国市场发展状况
美国的医疗器械采用的是融资租赁与经营租赁结合的租赁模式。相关数据显示,美国的大型医疗器械租赁的渗透率已达80%。根据年星级评定系统的数据统计,全美有家服务公司从事医疗器械融资租赁与经营租赁服务,医院、影像诊断中心及诊所等。这种方式也得到了政府十分鼓励,医院可以很好地控制预算,降低成本。
三.医疗器械融资租赁模式分析
医疗设备的融资租赁主要集中在MRI、CT、PET、伽玛刀等高科技成像设备和放射治疗设备,以及一些大型的制药设备上。医疗器械的融资租赁业务目前的交易模式主要分为四种,传统模式、直租模式、售后回租模式以及杠杆租赁。其中传统模式和直租模式是目前在国内运用最为广泛的模式。
1.传统模式
传统模式即原始意义上的融资租赁,项目涉及医疗设备生产商、租赁公司、医疗机构三方。医疗机构在整个租赁期内负责设备的维修和日常保养,并对设备可能产生的风险负责。租赁期满后,医疗机构以合同协商价取得设备。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操作简便,方便管理,因此许多中小型医疗机构都愿意采取这种方式。
2.直租模式(厂商直租)
厂商租赁是指设备生产商为了增加产品的销量,自身提供的一种融资租赁方法。在这样的租赁关系中,厂商既是卖方,同时也是出租方(扮演租赁公司的角色)。医疗机构在引进设备时,只需定期按时支付相应的租金,即可取得设备的使用权。在租金交付期满,该器械一般即归医疗机构所有。这种租赁方式主要出现在成本高、设备技术升级快的设备制造商。这种模式是中国目前市场上最为常见的租赁方式。
3.售后回租模式
在不改变医疗机构对医疗器械使用权的情况下,由医疗机构将其拥有所有权的医疗器械出卖给融资租赁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向医疗机构支付设备购买款。双方再通过融资租赁合同将医疗器械从融资租赁公司处租回,医疗机构向融资租赁公司按期支付租金的模式。
目前该类模式中比较常见的融资租赁物主要是两类,一类是医疗机构自有医疗器械,这种模式法律关系相对简单,租赁物权属也更容易辨别。
另一类是政府统一划转的医疗器械,该种模式通常情况下通常会有地方融资平台提供双重担保,但租赁物的权属需要结合政府划拨文件等进行综合判断。
4.杠杆租赁
杠杆租赁通常适用于比较大型的项目,例如基础建设、海上石油钻井平台等。它是指一家租赁公司牵头并作为主干公司,联合其他出资人(如银行或证券投资人),共同为某个融资租赁项目出资。其中主干租赁公司一般出资20%~40%,而其他出资人则对其余的60%~80%提供无追索权贷款。
这种租赁方式不仅可以享受税后利益,而且综合效益好、回收安全。但由于涉及的利益集团较多,所以这种租赁方式在我国医疗设备融资租赁行业中并不多,只少见于一些需要巨额资金的项目中。
四.国内融资租赁公司
通过注册资本数额对国内医疗设备融资租赁企业进行整理,其中排名前20的公司如下。
资料来源:动脉网
其中,设立在天津的公司有7家,北京的有4家,上海有3家,其它地方有6家。从数据上来看,整个融资租赁行业,在企业数量、注册资本和资产总额上,以东部以及东北部为主。从注册年份上看,年以后涉足医疗设备融资租赁业务的租赁公司增长较快。这主要是近几年国家政策对医疗设备融资租赁行业的开放。从公司类型上看,大部分企业都有外资介入,包括中外独(合)资、台港澳与境内合资、外商独资等,纯内资的融资租赁企业只有几家。另外,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开始进入融资租赁行业,兴业银行、平安银行、民生银行等都先后成立金融租赁公司,涉足医疗设备融资租赁业务。
五.融资租赁市场问题
1.医院融资租赁落地存在争议
我国医疗机构的负债结构本就不合理,随着医改深化,医院又全面取消药品加成,之后还将面对耗材零加成等等。医院的收入减少成为突出问题,医院为代表,甚至直接砍掉了几千万的年度医疗设备购置资金。而融资租赁方式是可以有效缓解医疗机构的设备购置资金压力的。但另一方面,医疗机构开展融资租赁业务,虽然绕开了名义上的贷款,但本质上还是一种贷款行为,而虽然相关法律法规有一定改善改善,国家相关政策文件目前依旧不支持医院为快速扩展而大举借债进行基础建设。而且医疗设备的融资租赁,在事实上也成为了贿赂多发地带。
2.融资租赁相关法律尚未完善
融资租赁从租赁合同成立到最后一期租金交付完成,一般需要较长时间,在这中间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风险,如信用风险、设备毁损风险、利率汇率变动风险等,而目前我国尚无健全的融资租赁法律体系,这些风险的责任范围难以界定,因此,相关规范难以确立,市场缺乏稳定的发展环境,难以得到长足的发展。
各位金融大咖好!
欢迎您来到聚金融社群!
无论您是入行多年的行业大咖,还是初出茅庐的职场小白,都可以在聚金融社群找到自己的合作方。
聚金融社群是热爱金融事业人自己的社群!
你想要的都在这里!
聚金融社群
旨在打造一个银行、信托、租赁、保理、证券、信托、基金、私募、资管公司之间的一个桥梁纽带。可以更直接的进行业务对接。
社群将根据各位金融人的不同职业业务,分别安排进入相关群组,社群统一安排管理,不得发布牌照信息及危险反动言论。
如有项目发布可自行群内发布对接,也可发送项目要素联系方式有社群统一发布。
朋友圈转发「海报」如下:
↓↓↓↓↓
:
第一步.分享「聚金融社群海报」不分组发送至朋友圈(保留2小时以上)
第二步.将发至本群
第三步.请留意群公告,管理员将根据个人实名名片认证邀请加入专业群组。
加入各专职群需实名提交个人名片、邀请入群!
入群要求:
1、热爱融租和保理事业
2、真实实名认证
3、乐于交流推广
4、金融从业者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