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敏国银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载于《中国银行业》杂志年第1期
融资租赁作为融资与融物相结合的金融工具,能够融合实业、金融与贸易,成为产融结合的纽带,充分发挥融资租赁的优势有助于实现中国制造业的升级目标。为了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跨越,年5月19日,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提出中国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的“三步走”战略,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被称为中国版的“工业4.0”白皮书。在完善金融扶持政策中,《中国制造》支持重点领域大型制造业企业集团开展产融结合试点,通过融资租赁方式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作为紧密结合实体经济的金融工具,融资租赁服务于制造业的金融优势和作用将日益显现,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面临发展困境
近十年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总体规模大幅提升,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不仅对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成为支撑世界经济的重要力量。年,我国工业增加值达到27.2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42.7%。世界银行数据显示,年,我国制造业产出占世界比重达到20.8%,连续四年保持世界第一大国地位。在余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多种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是,我国制造业依然没有完全摆脱传统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加上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薄弱等局限性,面对国外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革新,我国制造业“内忧”与“外患”并存,制造业的改造与升级已经箭在弦上。
我国制造业发展大而不强,且日益受到国内资源与环境要素制约。首先,创新能力不强。根据相关统计,我国的创新能力指数(GII)及全球竞争力指数(GCI)在世界上仅处在25-30名左右的位置。研发支出(RD)虽然近年来增长迅速,年已占GDP的2.0%,但与美国、德国等制造业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二者在年已经分别达到了2.85%和2.88%。其次,核心技术薄弱、共性技术缺位。在诸多制造业的关键核心领域,我国技术基础薄弱,很多需要进口,导致我国制造企业直接受制于人。如我国自行研制的大型客机C的全部发动机均靠进口;正在研制的重型燃气轮机的关键材料和关键零部件,如高温合金定向及单晶工作叶片仍依赖进口;我国正在加大对数控机床研发的投入,但是80%的高端数控机床至今仍依赖进口;我国是机器人消费大国,位居世界第一位,但80%的机器人依赖进口等。再次,资源浪费、污染严重。年,我国的GDP约占全世界的7.5%,但却消耗了世界能源的19.6%。我国制造业增加值约占我国GDP的42.7%,但是能源消耗却占全国能耗的58.0%。我国钢铁、建材等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10%-20%左右。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国人的什么原因得白癜风的银川最好的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