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租赁业的起源两次ldquo

中国近几年融资租赁额以几何爆炸方式增长,其中金融租赁的贡献额占80%以上。那么到底金融租赁公司是怎样来的,为什么沉寂20多年在近几年才凸显出了?因此回顾一下历史,让人们能知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以便为更快、更好地健康发展自己提供一个参考。

中国金融租赁公司的起源

说起金融租赁公司的起源,先要了解当时的背景。

融资租赁公司起源于年,当时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外资”引进先进的机械设备、技术和管理,由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投资,组建了第一家中日合资的中国东方租赁公司和第一家内资的中国租赁公司。因为两家租赁公司都需要进口设备,所以都需要经过外经贸部批准进出口许可业务(不是审批融资租赁业务。当时开办外贸业务是审批制,现在已转为备案制)。

为了隔离境外金融对境内金融领域的冲击,人民银行负责管理国内金融体系,境外金融机构的进入中国因属“利用外资”,虽然是金融机构投资,但交由当时带“外”字的对外经济贸易部审批和管理。后来设立的中外合资的融资租赁公司都集中归属外经贸部审批与管理。按照当时的管理制度是不允许外商独资在中国设立融资租赁公司。这个习惯一直延续至现在的商务部。

内资的融资租赁公司是由当时的部委或部级公司来审批管理。如:中国外贸租赁公司由外经贸部审批管理、中国电子租赁公司是由电子工业部审批管理的。有些租赁公司是由带有行政色彩的投资股东审批的。如:中国租赁公司(中信)、中国华阳租赁公司(华阳)。还有一些地方色彩的租赁公司如:上海新世纪租赁公司、浙江租赁公司、江苏租赁公司、河北租赁公司、四川租赁公司、甘肃租赁公司、山西租赁公司、新疆租赁公司、深圳租赁公司等。它们当中大部分是有中国租赁公司的下属分公司或代理部升格组成。还有的租赁公司是信托投资公司的下属地方公司设立的。如:广东国际租赁公司、海南国际租赁公司、武汉国际租赁公司。

金融租赁公司起源于改革开放初期的年,是在中国金融改革的第一波浪潮中与信托、保险、融资租赁、信用社、典当一起成为第一个非银行金融机构族系列。保险后来被分出去,典当因不适于监管而取消金融监管。这个非银行金融族后来又增加了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

内资融资租赁公司就是在这个历史环境下转制为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融资租赁公司,统一归人民银行管理,也就是现在的金融租赁公司。最先申请的是中国电子租赁公司,但笔者得到消息后,做了一些公关工作,使所在中国外贸租赁公司成为中国第一家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融资租赁公司。

内资企业转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后,因行业整体经营不善,设立新的融资租赁公司受阻,长达10年之久,没有新的内资融资租赁公司。后来商务部与国家税务总局合批内资融资租赁试点企业,大批厂商设立了自己的融资租赁公司。成为融资租赁业的另一重要分支。外资租赁公司和内资租赁公司过去由商务部两个部门管理,现转为一个部门管理,今后设立非金融机构融资租赁公司的审批工作,将不在分内资或外资企业。不过至笔者发稿时,这个新规定还没有出台。

不管是内资融资租赁公司还是中外合资融资租赁公司,当时都有中国的银行入股。年因为金融租赁公司整体经营不善,外债压力增大,当时的朱镕基总理兼人行行长要求中国的银行退出融资租赁业,并禁止银行给融资租赁公司提供信贷资金,金融租赁到了崩溃的边缘。

金融租赁公司第一次洗牌

年,因当时的金融租赁公司因租赁环境不好,多数公司都不做租赁业务,而去做一些不务正业的事情,如:高息揽存、炒股票、炒房地产、直接投资产业等,最终导致行业整体性濒临破产。人民银行为此在秦皇岛召开了决定金融租赁行业未来生死的会议。要么像典当那样转出金融机构,要么重组新的金融租赁公司。

当时的深圳金融租赁公司成功重组没要人民银行出一分钱,给人行带来了监管的勇气和希望。因为当时金融机构的破产需要人行拿出一部分资金补偿受害者。深租的重组经验成为后来的金融租赁公司重组的榜样:人行只出政策不出钱,由民营资本接管不良资产的金融租赁公司。为此出台了人行版的《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并规定所有人行审批和管理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融资租赁公司都要挂名“金融”租赁公司。而且规定只有人行审批的融资租赁公司才可以冠以“金融”头衔。从此,

政策出台后,深租由三九集团重组、新疆、上海新世纪由德隆重组、川租由托普重组、甘肃租赁由东欧系重组、浙租由明天系重组。被破产清算的金融租赁公司有:华阳旗下的中国华阳租赁公司、广东国际投资公司旗下的广东国际租赁公司、武汉国际投资公司旗下的武汉国际租赁公司、海南国际投资公司旗下的海南国际租赁公司、都随股东的破产、关闭而被清算。

本着审慎的原则,金融监管部门从年批准的第一家外贸金融租赁公司到年最后审批的河北金融租赁公司,共审批了16家金融租赁公司,第一次洗牌后剩下12家租赁公司。直到年批准的第一家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12年内没有批准过一家新的金融租赁公司。其中中国租赁公司和中国电子租赁公司因负债额实在太大,多次尝试重组失败,直到现在也没有这两家公司公开破产的消息,在统计报表里也看不到这两家租赁公司的名字,似乎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经过第一次重组后,号称12家金融租赁公司,实际上只有10家金融租赁公司在运转。当中民营企业发现:拿到金融牌照没有带来许可经营的金融业务,虽然租赁做的不错,行业也有许多创新和回归。但最终这些上市民营企业还是以租赁的名义为股东炒股圈钱,又引来金融租赁的第二次重组。

截止年底,全国有12家金融租赁公司,总资产亿元人民币,平均15.4亿元。从资产规模来看,金融租赁行业是非常小的一个金融行业,全国所有金融租赁公司加起来也只相当于一家中等规模的城市商业银行。这导致了整个行业的影响力较弱和抗风险能力很差。

金融租赁公司第二次洗牌

年人大《融资租赁法》立法工作搞的如火如荼,许多部委都开始认识和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lash.com/zlyz/6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