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海关76项自主创新力撑自贸区

擅长治疗白癜风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6675193886405345&wfr=spider&for=pc

3月31日,在重庆自贸试验区挂牌运行四周年发布会上,重庆海关副关长刘浩宇介绍,四年来,围绕重庆发展特色和重点产业,重庆海关累计推出4批次共计76项自贸试验区海关监管创新举措,提炼形成了7项监管创新制度、8个改革经典案例。其中,2项创新制度被国务院作为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4项创新举措取得海关总署备案,助推重庆自贸试验区进出口总值排名及海关监管制度创新水平位列全国前列。

创新畅通物流通道监管

刘浩宇介绍,围绕国务院对重庆自贸试验区建设“‘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互联互通重要枢纽、西部大开发战略重要支点”的战略定位,通过创新海关监管模式,在畅通物流通道上下功夫。

创新“中欧班列(重庆)邮件集运智能化监管”,重庆海关率先在重庆铁路口岸设立铁路邮件处理中心,创新铁路运邮电子化通关,实现铁路运邮启运地、中转地、出境地全程物流监控电子化,提升国际邮件集运中转效率,促成中欧班列(重庆)国际运邮专列常态化运行,打通了一条横跨中国、连接欧亚的公铁联运新邮路,年,疏运全国邮件余万件,在全国占比超过65%。

在重庆海关创新的“整车保税仓储‘三个一’监管模式”下,重庆整车保税仓储业务实现全流程一次检测、一次运输、一体化作业,解决进口整车在保税仓储监管过程中需多次运输、申报流程繁琐等制约发展问题,缩短整车进出区整体时间50%以上,促成了保时捷等企业在重庆设立汽车保税分拨中心。

推动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

为了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企业高质量发展,重庆海关在全国首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四自一简’监管创新”,允许区内企业自主备案、自定核销周期、自主核报、自主补缴税款,海关简化业务核准手续,货物进出区效率整体提升20%以上,每家企业年均可节省成本人民币5万元以上。该项创新被国务院作为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

便捷区域间保税货物流转,重庆海关通过自行比对、卡口自动核放,实现保税货物点对点直接流转,降低企业公路运输费用近30%。

推广内销选择性征收关税,对综保区内生产型企业内销的货物,允许企业选择按照货物对应进口料件或者实际报验状态所适用税率缴纳关税,帮助企业合理减轻税负。年,重庆海关适用内销选择性征收关税货物货值6.69亿元,减轻企业税负成本0.87亿元,同比增长21.42%。

允许区内企业承接境内区外委托加工,有效释放区内企业剩余产能。年,重庆海关特殊监管区内企业代工国产笔记本电脑.9万台,同比增长2.27倍,金额.7亿人民币,有力助推重庆“5+6+”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产品由单一的笔记本电脑向智能穿戴设备、打印机、平板电脑等产品拓展。

多举措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强集成、促便利、降成本”,重庆海关首创“货物贸易‘一保多用’管理模式”,构建以企业为单元的海关事务担保新机制,在全国率先实现企业一份担保在关区不同业务领域、不同业务现场、不同担保事项间的通用。

华夏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关务负责人李萌对此深有感触,“‘一保多用’政策有力促进了公司保税航材维修产业健康发展,减轻了企业资金负担。通过办理一份万元的担保,已循环使用了担保25次,保障了总货值超过上千万的飞机发动机,刹车片等航材包修业务急需的进口零部件进口,最大限度帮助企业降低了税收成本。年公司实现了保税包修业务的逆势增长,进口量较年增长30%,为企业节约运营成本约万元。”

两路寸滩海关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自年以来,关区外贸企业通过“一保多用”管理系统办理担保总额超过1.32亿元,循环使用72次,实现余万元税款货物的担保,平均每份担保循环使用14次。

年,重庆关区适用“一保多用”模式的企业担保总额超过5.5亿元,循环使用超过5万次,为企业节省资金占用超过万元。

在重庆海关深化“放管服”改革过程中,文化保税、融资租赁、检测研发、进口整车保税仓储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退货中心仓等新业态、新模式在重庆相继落地,“航材包修”业务实现突破发展,保税展示展销、全球维修等业务保持良好增长势头,重庆自贸试验区多元化经济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有力地增强了重庆经济活力。(俞芳)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lash.com/zlyz/118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