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壹拾叁
本文约字,预计阅读时间6分钟
注:本文素材主要来源于“租赁杂谈社群
设备租赁群”聊天记录,仅代表各发言群友观点
个观众眼里,有个哈姆雷特。不同角色的参与者眼里,融资租赁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上周末,社群(租赁杂谈
设备租赁群)群友们就“真租赁”、“融资vs租赁”等话题做了激烈的讨论。本文摘选部分观点,看看这些对设备租赁还有抱负和坚持的人们,怎么看融资租赁。
#“融资租赁”说文解字
是“融资”还是“租赁”咬文嚼字:“融资租赁”这个词,“租赁”是主语,“融资”是定语。在X总看来,“融资租赁”这个词儿,“租赁”是补语。你说的融资租赁,是重租赁,而忽视了融资的本质。融资是本质,租赁是载体。融资租赁所有权转让是途径,融资才是目的。融物实现融资,从这个语序来看,实质是融资。
各方观点:我个人对“融资租赁”这词儿的看法是,zf强制要求租赁公司名称中加上“融资”这个词,那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85%+的存量都是类贷款,载体都是管网、高速公路、水库啥的,你说“租赁”,那就要提“租赁物”的适格性。所以呢,加上“融资”这个定语,大家面子上都过的去,挺好。说白了,无论是融资租赁,还是银行贷款,无非就是一种买卖/交易嘛!银行贷款(类贷款)也是拿到钱去置办点东西,这个“东西”可能是原材料,是服务,也可能是设备。融资租赁就是“贷款买设备”的变体而已。本质上没有冲突。确实有大佬说过:“世间买卖除了一手钱一手货的现金交易,都可以看成是“租赁”或“租赁”的变种。”租赁能做的客群,很多银行是不做的。“有租赁、小贷在里面的客户我们不碰的——某国有大行”。目前以设备为核心的租赁业务,确实是一条出路,也是对租赁业务未来发展的一种解题方式。新的监管规定强调租赁物。太强调融资、做二道贩子就会和信托一样的下场。从客户需求来看,以所有权转让为目的的融资租赁确实越来越没市场了。但从资金需求角度来看,客户永远有需求。只懂融资的,好好去做银行放贷,把信贷做好,融资租赁风控的逻辑与信贷不同,用信贷的思维玩儿融资租赁说难听了是有点儿胡闹。一位金租朋友:“设备租赁是租赁的起点,也是租赁的初心。但这些年,尤其是金租异军突起后,类信贷就多了。”一只螃蟹,有的人想清蒸,有的人想爆炒。无论怎么做,最终还是螃蟹。融资租赁行业貌似又回到了90年代末期的理论反思年代。#什么是真租赁先强调这纯粹是个人观点:同志们,所谓的真租赁假租赁之类的,其实无所谓,只要能合理合法赚钱的,咋干都行。我们说“真租赁”或者“设备租赁”,主要是看中的租赁物的价值属性,是对抗风险,提高收益的载体。所以呢,设备租赁的前景,我们说的是这个角度。至于强担保之类的,能有当然好了,但这个赛道太窄,银行金租大商租都在抢,收益显然上不去。“真租赁”是融资租赁发展到一定阶段,再往后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类似于”经营性租赁“,“真租赁”是要与银行信贷做出本质区别,风控方面不再以土地、房产抵押为保障、不再单纯依靠企业的信贷风控,而是以租赁物所有权为风险的担保和保障,“真租赁”是带有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租赁,是具有设备退出机制的租赁。随着中国监管部门要求融资租赁回归本源,服务、支持实体经济,解决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以及融资租赁公司之间同质化竞争的加剧,融资租赁公司大都面临着转型升级,往什么方向转型呢?答案是:“真租赁”方向、能充分体现租赁物所有权的担保和保障的方向、能充分体现租赁物资产属性的方向。融资租赁从不同的角度是可以有不同的解读的,从厂商角度:首先是促销,但融资租赁这个工具越来越失效了,因为大家都有,未来要求更加专业化。从金融机构角度:所有权转让的直租目前就是限定资金用途的借贷业务,如果不转让可能还会有残值处置收益,但以目前的从业机构来看,基本不具备这个能力,我前几天问了国外的从业者,基本也是靠厂商;从承租人角度:未来会越来越注重设备使用权,不愿承担过高负债,所有会要求厂商租赁提供越来越灵活的租赁模式。至于回租,就是借贷业务,靠风险控制能力,永远有市场。从厂商角度:首先是促销”-我不太愿意接受这个观点。我倾向于认为厂商希望(第三方)租赁公司做的是“风险识别”的工作,所以愿意让渡一部分利润。至于租赁公司起到的“促销”的结果,原则上厂商3-4年分期,或者基于厂商报表的银行贷款也能做到(某家股份制银行已经能做最长6年的分期了)。在租赁圈摸爬滚打十几年每次看到有人群聊真租赁假租赁,往往都陷入一个怪圈:多数人觉得自己在做的或认识的才是真租赁。某金租同行坦言:“我一直觉得在做类信贷。”融资租赁行业发展到今天,是资金方引导的,从业者其实也没办法。毕竟“有钱能使鬼推磨”。
一天不学习,落后一万年。欢迎对设备租赁有抱负或有兴趣的朋友加入群聊。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