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回国,确切地说,是在杭州被拍到,各路自媒体纷纷重磅解读,甚至连老胡都掺一脚。
很多读者都在留言问这件事。我个人觉得,没必要过度解读。
之前,马云在上海滩那次说话之后,大家都知道。
那时候我就说,自媒体有些过了。一码事归一码事,一件为了防范金融风险的事情,最后被自媒体解读成五花八门。
同样,马云回国,很平淡的一件事,自媒体也是解读得很离奇。
我个人的看法很简单,回国就回国呗,如果你硬要加上什么意义,顶多是针对就业市场的预期管理的一种信号。
你注意我这个措辞,加了一堆修饰语。
马云已经退休了,他不在一线。就像段永平回不回国和vivo、oppo没关系。
段永平哪怕天天在美国炒股,接送孩子,vivo、oppo该咋还咋。
马云又不是说准备像当初的雷军一样二次创业,只要他还保持退休状态,那么对市场的影响就始终在预期的范畴内。
那么说到预期,我们就要看下此前外媒的消息,就是在马云回国前两天,外媒热议一条消息,说是马云拒绝回国。
这是外网的头条。
而这种时刻,马云假如不回国,就等于坐实了。这会在国际上产生一种不好的预期,大家都明白。
所以马云此时此刻回国,外媒的谣言不攻自破,预期就被扭转了。
所以我说,这就是一种预期管理。
如果你要在这个角度上再进一步赋予意义,那顶多就是我前面说过的,给当下不景气的就业市场,提供一些正面预期。
当然,这些预期能不能落地,我前面也说了,不太现实。
我们把目光退回到20年前,回到马云最具创造力的时期,你仔细想一想,马云对就业市场的影响。
很显然,马云是提供了就业岗位的,这不仅仅是互联网电商公司雇佣的以及周边产业链外围产生的就业岗位,光是电商的商家,以及商家的雇员,都形成了一个行业。
很显然,这是就业岗位的增量。
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过去的女装街,很多实体店都不在了。
也就是说,就业岗位有增加,也有减少。
哪个多并不重要,这个话题在网络上讨论了十几年,有很多人讲,实体店铺消失的工作岗位更多。
我是这么看的,你首先要弄清楚大趋势。互联网是不是大趋势?电商是不是大趋势?
当然是。
是,就没必要纠结。
你不做,他不做,总会有人做,马云做了,黄峥都会抢着做,你觉得马云不做,难道就没人做?
这种纠结没有意义的,就像工业文明早期,你不推广珍妮纺纱机,别人也会推广。
回头别人就会把你当作倾销地。
反过来,你推广了珍妮纺纱机,的确会创造新的就业岗位的同时消失一批旧的就业岗位。
就这点事儿。
我们回到当下的就业市场,会发现真正的问题在于求职者与岗位需求的不匹配。
市场需要大量的保姆,洗碗工,装修工,求职者多是大学生。所以才引起了孔乙己的讨论。
大学生放下架子去送外卖,已经很不开心了,如果真的去做装修,去端盘子,就会更不开心。
求职者想要的是坐办公室的工作,而且最好能够收入体面点,收入赶得上摆摊。
那就说明什么?说明目前市场的产业结构和大学生的需求是不吻合的。
我们需要一批创业公司,像早年的阿里一样,他们能够消化掉每年新增的这么一千多万的大学生,给他们以他们喜欢的工作内容。
当然,像互联网一样再兴起一个产业,上市,造富,就更好了。
这种事只有民企能做,因为市面上80%的就业岗位都是民企提供的。都去考编是不现实的。
马云作为这样一个昔日创造过一个行业的创业者的前辈,他有一定的精神号召力。
所以我说,这是一种对当下就业市场的正面预期。
但这种预期很难落地,原因我此前分析过很多次。
讲美联储加息的那次我讲过,当美联储的利率维持高位的时候,对全球的风险投资都起到了抑制作用。
马云只是一个前辈,他本人不等于资本市场。他当年也需要孙正义给他钱,才能去做事。
同样,今天如果风投不活跃,你光靠马云这么一个形象,不真的给钱资助,创业者们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
而国内的富老头,我也说过,大都是富一代,相对于投年轻人,他们更保守,更趋向于豪宅或者珠宝美玉之类的。
于是你发现豪宅有人秒,顶级珠宝在涨价,但是创业者并不容易拿到投资。
那么反过来,当创业者不容易拿到投资的时候,大学生就是不好就业的。因为大学生想要的那种职位,看似是各家公司给的,实际上背后就是资本市场给的。
我很早以前聊过挂什么灯的话题,我本人很欣赏年轻人,因为我不年轻了,所以年轻人无论说什么,我都觉得像看自家孩子一样。
但是,年轻人有时候在说话时,并没有思考过自己真正的立场。
就比如资本,年轻人觉得是负面词汇。
实际上,绝大多数年轻人都是大学生,而大学生赚的钱,或者说拿到的那种坐办公室的岗位,只有活跃的资本市场才可能提供。
一旦美联储长时间维持利息在高位,国际资本不活跃,年轻大学生能找到的工作就是体力劳动为主。
还有一个词,虚拟经济。其实虚拟经济就是共识经济,无非一个负面,一个中性。
很多年轻的大学生在抨击虚拟经济的同时似乎忘记了,假如只有农业经济,自己就得去种地,假如只有工业经济,自己就得进厂拧螺丝。
所以我说,年轻有很多好处,比如朝气蓬勃,但人年轻的时候,很难理解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运转的。
于是你就会讲一些你自己认为是站在自己立场上的话,但是成熟的人听起来,就知道,其实你根本都没有理解过生态系统到底啥样,自己的生态位到底在哪儿。
当然,今天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和年轻人过去几年的朝气蓬勃毫无关系。
有些自媒体把这些联系起来,根本是在瞎说。
大部分自媒体都是琼瑶的水准,他们很懂网民的情绪,但是完全不理解国际经济这个生态系统。
你就业好不好,和你骂不骂马云,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假如国际资本市场高度活跃,融资成本极低,就算你天天骂马云,你今天也非常好找那种坐办公室的工作。
明白这意思么?这是金融市场潮汐的效果,和马云一点关系都没有。
如果想要更多的大学生找到心仪的那种脑力劳动,唯一的办法就是提高国内的资本市场活跃度。
相当于在外部资本市场冷却的大环境下,你自己走出一波独立行情。
但是这件事依靠国内的富老头是很难很难的,我用陶朱公救子的典故多次分析过人性。
所以就只能依靠更大的力量。
但是,更大的力量目前的投资都集中在基建上,这是因为凡事都有轻重缓急。
说到底是个孰轻孰重的问题。
农民工等着开工是要养家糊口的,大学生只是找不到心仪的工作,并不是完全没有工作,能理解差别么?
你是吃不到好吃的不开心,他是吃不到东西。
所以更大的力量的投资,只能先顾着工地。毕竟你看着大学生在网络上嗓门大,但实际上我们国家整体上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的占比连一成都不到。
换句话说,你并不是就业的主体,只是你没有意识到。
我从预期一直讲到了现实,就这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