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来A股最大的雷在今天引爆!A股再现跌停潮,三大股指早盘全线重挫,科陆电子、南宁糖业、天舟文化、奥维通信开盘集体跌停等近70股跌停。就近三天来看,已有90家公司(不包括今天)发布预亏公告,同样按照预亏上限来看,68家亏损超1亿,24家亏损超10亿,9家预亏超20亿元。到处都是巨亏!谁都没有想到,一晚上上市公司竟然爆出一堆雷。爆雷的公司都有哪些?A股业绩爆雷公司一览1月29日晚间,近30家公司发布业绩预减公告,人福医药、中国人寿、华录百纳、神州电子等多家公司名列其中。1月30日,也就是截止现在,又有至少10家上市企业减值计提,预计总亏损在40亿,甚至还有一家券商:兴业证券年归母净利润下滑80%至%。也就是说24H之间,业绩爆了近50家,这波业绩雷真的是让人防不胜防。人福医药(卖TT的)上市以来从没亏过钱,这次突然突然预亏27亿。亿白马股巨头中国人寿,炒股巨亏.26亿到.77亿,年全年业绩预减50%-70%。南宁糖业:17亿市值,一年巨亏13亿。华录百纳,更甚,35亿的市值,亏了33亿,裤子都没了......我简单的计算了下,进入年至今1个月的时间里,共有家企业发布了业绩报告,其中家预亏,亏损总额约在.36亿元到.01亿元之间。而昨晚至今早一夜,便有36家企业来了个业绩大变脸。来源:Wind数据统计(29日数据,今日数据时间关系暂时未统计)而这些企业业绩大变脸,主要可以分为三类:业绩预期大幅下修、大幅预减、大幅预亏。这样大面积的业绩大变脸,在A股历史上已经是10年未遇了,为什么呢,A股为何天雷滚滚?为何业绩雷集体爆发?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问题,什么是商誉?与一般商业语言中的“商誉”不同,财务领域的“商誉”并非指信誉、名誉或品牌价值一类,而是一个专有名词,主要是指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时,合并成本大于标的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简单的讲,就是比如你花费了20亿收购了一家净资产仅仅10亿的公司,那么也就意味着你所收购的这家企业计提的商誉为10亿元。就比如此次,大幅计提商誉成造成业绩亏损超过20亿的9家企业中,8家因商誉亏损。除此之外,华录百纳商誉减值3.5亿、ST冠福3亿、ST中南15-17亿、大洋电机2.5-3亿......我们接着说,观察君分析了下,业绩雷集体爆发,除了大幅计提商誉、年报预告倒计时(沪深两市相关上市公司需要在1月31日前进行年报业绩预告)之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算是政策原因。为什么会说是政策原因呢?年初的时候,财政部出台了《企业会计准则动态》。动态中,通过了一项决议。决议通过一项建议:对商誉问题进行摊销,计划为10年摊销。什么意思?举个例子,比如,一家上市企业年利润万,然后他们收购了一家商誉20亿的公司A,那么按照新规,A企业的商誉分就需要分十年摊销,每年将摊销亏损就是2亿,但实际上,这个公司年利润能达到每年1亿,并不是一个业绩亏损的企业,但反应在报表上,也就是1亿-2亿+万利润,也就是整体亏损了5千万。这个政策本来是为了避免商誉大规模减值,然后保证A股市值稳定的,但是很多公司不这么想。怎么回事呢?为了保住上市资格!为什么这些拥有大量商誉的企业不愿意分摊呢?这就不得不提到我们A股的上市制度了:根据我国A股退市的要求,如果企业连续2年亏损就会变st,如果连续3年亏损就是*st,如果还亏损那就是退市了。而事实上,由于商誉值过高,很多企业是如果用摊销商誉的办法的话,企业利润根本无法跑赢商誉摊销,而一旦无法跑赢摊销,那么反映在年报上就是连年亏损,最严重就会被逼退市。因此,就有大批公司决策层想到了一个笨办法————趁着政策未落地,提前一笔勾销。一次性让股价下跌完,总比年年亏损,最后退市强吧。如今,只要是玩金融的,都有一个共识:股市行情不好,企业融资压力大。也正因为如此,这些企业的高层才会做出这样的决策。我们都知道,上市公司的大部分股票都在大股东手里。股票下跌,他们是损失最大的,但是这一次不一样。因为现在的环境,企业想要增发股票也没人买,股东想要质押股权套现就更别提了,大部分只能握在手里。这样的时间点,简直是去坏账、赖账、烂账的绝好时机!甚至是一些平常业绩造假的企业也会趁机来个业绩大清洗。因为即使再差,散户们、大众们也只会归结为:大环境不好,经济下行压力大,而不会去想企业是为了清业绩库存。毕竟股价下跌只是暂时的,要是下一次业绩报表好看了,很快就涨回了,这笔账,他们(高管、股东)算的很清。很明显的一点,昨天晚上业绩爆的不少,但是今天上证A股跌了还不到1个点,如果真的是LEI潮,怎么可能就跌这么点?很多媒体都把这次洗澡看作是“业绩洗澡市”,倒不如说是一种新型市值管理套路。把年的亏损放到年,那年报表不就好看了?所以,也有人说这种操作是“阴谋论”。1、利用商誉计提机会,大幅度计提各种负面开支,甚至包括老总情人一百年的卫生纸费,从而导致业绩大幅亏损,做低股价。2、大股东以稳定股价为由,抛出增持和回购计划,来一次精准抄底。3、然后,做多下一年业绩,造成业绩剧增10-倍的繁荣景象,大力推升股价。然后低吸高抛,大把赚钱。这是是观察君看到的某媒体写的,虽然不一定是真的,但是我们也不能不防着点啊。所以啊,有时候单单只看表面,虽然可以短期避免一些损失,但是有时候恰好也会错过机遇。是危,还是机?此次面对上市公司纷纷大幅计提商誉,造成的部分公司年年报数据显示出现大幅亏损,股价下跌。恐慌之下,相信部分投资者肯定会逃离,但是,这背后何尝不是一次机遇?从上市公司角度考虑,一次性计提商誉减值,可以为后续业绩反转打下基础,一次性高规模计提的动力强于连续计提。观察君认为,今天、明天还会有更多的企业被爆出业绩亏损,还会有更多的上市企业一次性计提商誉,导致业绩亏损。另外,估计收到上交所、深交所的问询函的也不会少,毕竟监管机构也是很精明的。虽然,肯有企业是因为真的渣而业绩亏损的。但是,报表上亏损的企业并不是所有的亏损,都是企业真的在亏损,作为投资者我们一定要有“火眼金睛”去学会辨认哪些是真的“LEI”,哪些是假的“LEI”,危机意识应该有,但是抓住机遇的时机也要把握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lash.com/zlgl/14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