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西安奔驰4S店上热搜了。
在西安,一名称有研究生学历的女子花66万,在利之星奔驰4S店买了一台奔驰。车还没开出门,就发现发动机漏油,但店方表示只能免费换发动机。
最后女子被逼无奈跑到店内,坐在展车引擎盖上哭诉、要说法。
视频在网上引起热议,人民日报、新华社、环球时报等多家官媒报道。
目前,奔驰官方发布了道歉信,并表示将对此事展开调查。
近几年,奔驰、路虎等一线欧美豪华车品牌的4S店,成了车主们“撒泼式维权”的重灾区。但在一次次媒体曝光之后,行业诟病并未根本清理。
道歉、赔偿似乎已经成了4S店的日常。
在消费升级的今天,汽贸店的崛起、直营店的颠覆,4S店在车市里一家独大的时代,或将走向终结...
4S店,20年不变
中国的第一家汽车4S店诞生于年。
过去20年,它一直是主流汽车销售渠道。但存续至今,4S店模式遭遇了车主被坑、服务差费用高、小病大修等问题。同时,4S店的种种乱象,连续多年登上央视晚会。
所谓4S店,全称为汽车销售服务4S店,是一种集整车销售、零配件、售后服务、信息反馈,四位一体的汽车销售企业。
但是,4S店的投资大、风险高。建设一个4S店,经销商需要投入动辄上千万的资金。而且车型单一,一旦所经营品牌汽车滞销,经销商将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
显然,高昂的投资成本,最后由消费者埋单。
去年,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用6个月的时间,对北京、上海等12个省的家汽车4S店进行了暗访发现,部分4S店存在违规乱收费问题。
据其对名消费者问卷调查情况,39%的汽车4S店有隐形消费或强制消费问题;20%的汽车4S店在维修车辆时曾夸大、谎报汽车故障;25%的汽车4S店曾向消费者推荐根本没有必要的服务。
此外,4S店的流通效率低,也滋生了不少问题,最明显的就是库存车。
去年,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显示,11月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75.1%,达到历年最高值。
到今年3月,该指数仍达到55.3%,已是连续第15个月库存预警指数位于警戒线以上。
开篇提到的西安奔驰维权事件,大概率是买到了库存车。
很多不懂行的消费者会被4S店忽悠金融方案、促销套餐,最后“高价”提走一台库存车。而这样的“潜规则”,几乎天天在发生。更别说买车后,维修、保养环节的漫天要价了。
汽车销量寒冬的到来,让4S店这门生意陷入困局。
1月,中汽协公布的数据显示,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万辆和.1万辆。此外,中国汽车销量28年来增速首次出现负增长。
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下称“汽商会”)的数据显示,去年上半年约有90%的经销商处于亏损中。
汽商会秘书长朱孔源预计,未来有可能全国30%的经销商会倒闭。目前,全国汽车4S店约有家,假如按朱孔源的预判,未来全国倒闭的汽车4S店将达到家。
“目前国内汽车销售量经历着下滑,让汽车4S店这种“20年没有改变”的模式难以为继,也让汽贸产业新零售变革碰上了重要机遇。”
曾在阿里巴巴担任技术高管并坐镇年“红包大战”的张旭向邦哥表示,此前的汽车销售链条的核心是汽车4S店,“主机厂将汽车压货给汽车4S店,4S店再分销。”
但张旭认为,传统4S店存在开店预算高、投资周期漫长、服务价格昂贵、服务质量差等问题。“没有4、5千万,根本开不起一家4S店,而且回报周期很长,这让4S店堆积在一线城市,三到六线的下沉市场只能交给小型汽贸店去负责。”
与4S店平分秋色的汽贸店,开始崛起。
改造汽贸店
汽贸店其实上就是4S店的二级经销商,绝大多数是没有直接授权的,少部分才有二级授权,大部分汽贸店只是具有营销功能。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年全年乘用车销量.98万辆,其中4S店的销量仅占到一半左右,而剩下多万辆销量则来自汽贸店、二级经销商等渠道。
“汽贸店一年卖出去的车是占整个终端销售的50%,所以说它是一个很大的力量,但是却没有人帮他们去服务。我们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围绕着他,帮他做更好的服务。”
乐行科技创始人刘乐君在接受邦哥采访时表示,乐行正在做的事情也是如此:做一个解决汽车流通领域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的平台(工具)、帮助汽贸店这种中小企业能活得更长、更好。
为此,乐行科技开发了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