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硕士直言未经过市场痛扁,不足以谈

风险提示:本文为转载文章,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作者:雪球达人秀

来源:雪球

如果把投资圈比作武侠世界,那么市场就是各路高手切磋技艺的比武大会。市场中的每一个人无不拿出自己的看家绝学,百舸争流。有一类高手,他不显山露水却深悟博弈之道,任由风雨飘摇却能屹立如山。

正如金庸先生在《倚天屠龙记九阳真经》的那句心诀:“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面对风云多变的市场,他淡定自若,潜心修行自己的“内功”。正如同他对待生活那样,在喧闹嘈杂的世界中,追寻着属于自己安静、自由的天地。本期让我们走进

韭菜投资学的世界,领略他的投资修行路。

01

一个随性的选择,结缘一生的事业

我是

韭菜投资学的李小葱,来自北京,成长于一个普通工薪家庭。我的父母对我从小的教育就格外重视,希望给我创造最好的教育环境,对于我的人生选择,他们也给予最大的支持。

我从小学习比较好,是很多家长眼中“别人家的孩子”。很多人可能觉得“别人家的孩子”对未来会特别有规划、有理想,但我其实是个不太知道将来想做什么的孩子。

高考时想的就是尽可能考个好点的学校,最后去清华读了本硕。考上大学后,对选专业完全没概念,听人家说清华的工科好又容易找工作,就选了工科。后来开始了解就业,发现金融行业工资更高,看书啊电影啊又觉得里面那些西装革履的投行精英特别酷,就想能转行入金融,赶快跑去选修了一堆经济金融类的课程。现在回过头看很感慨,当初仅仅一个很单纯的想法,却让我结识了追随一生的事业。

找工作的时候运气还不错,正好那时候金融企业喜欢招工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我顺利入职某国有大行的投行部做上了债券承销。为了弥补自己金融知识的短板,工作前两年利用业余时间取得了CFA资质。做了几年债券之后,又跳槽去了某私募做母基金的股权投资,至此算是固收和权益都接触过了。

做金融外人看来很光鲜,其实也挺累的,也会有各种工作压力,做了一段时间之后,我觉得这样工作下去并不是我对生活的期望,我的性格还是喜欢更自由、安静、平和的生活。当然大家可能都喜欢这种生活,关键还是钱的问题,我工作几年有了一定的积蓄,自己投资做得也还可以,钱上没有什么问题,就干脆辞职了。

辞职之后跟小韭一起做了久聪基金组合,后来按照要求,民间基金组合都要升级为机构的投顾组合,我也就加入了华宝证券,现在继续参与组合的相关工作。

02

未经过市场“痛扁”,不足以谈投资

做投资的初衷其实很简单,就是想多赚点钱。不过我一开始入市都是亏钱的,散户能犯的错误我都犯过,下面就给大家聊聊我被市场“痛扁”的经历。

我是在年大牛市感召下入市的,那时候我还在上大学。选修了几门金融课程的我就自认为也算科班出身,理应比身边人赚得更多。虽说刚入市几天也的确赚钱了,可后面牛市触顶,大跌来临,我在市场里赚的第一桶金还没拿到手,就连本带利都还了回去。

大家可能觉得我吸取了年投资失败的教训后,该有所成长了吧?并没有,等待我的是更大的失败。

我硕士毕业后进入金融行业,学到了不少东西,业余时间又拿到了CFA资质,心想自己也该算个专业投资者了吧,信心越来越膨胀。

年,利用工作几年下来的积蓄、家里放在我这的闲钱凑够了50万,开了融资融券账户。那年创业板行情非常好,我当时看好年底贺岁行情,重仓埋伏一只传媒股。没想到的是,股价一路下行,想做价值投资的我,一路跌一路补,结果只是亏更多。

年,家里出了点事情要用钱,要把放在我这的钱拿回去。我不甘心,赌徒心态上头,跟家里拖延一个月时间,想最后搏一搏,结果不言而喻,对我来说就是爆仓了。好在没有耽误正事,如释重负。

从这次失败中有获得什么成长吗?老实说当时也没太有。现在回顾这段经历,可以很轻松地指出其中的错误,比如滥用杠杆、持仓太集中、没有做好现金流期限管理等等,但在当时的我看来,加杠杆集中持仓也帮我赚过不少钱,最后这只股票也创出了新高,证明了我的判断是对的,我就觉得自己运气不好,是个中途被迫变现的倒霉蛋而已。

03

结缘挚爱,成立“家庭投委会”

多年之后我才明白,从投资失败中自发吸取教训是很难的,不然散户们总亏钱,早就该举一反三都成为投资大师了。只靠在市场里碰壁后总结经验,很难获得真正有用的提升,只有在更高的层面把投资体系的全景图想通,再去看这些经验碎片,才能拼成一幅完整的图形。

其实很多道理书本上都教过,可纸上得来终觉浅,没做过尝试,没教过那些学费,就很难理解。我大概是年熔断之后,逐渐想明白这个道理的,不能瞎炒了,需要把自己的投资体系化。

这个过程中小韭对我也有很大的帮助,韭菜投资学账号的老读者估计对她更熟悉。我是工作之后和她认识的,后来在一起了,因为都喜欢投资也就有了很多共同的话题。我融资融券爆仓之后,跟她讨论过问题所在,后来就定了个规矩,任何重要的投资决策,都要经过我们俩的一致同意才行。

我俩戏称这叫投委会,都有一票否决权,现在一直还是这样。多一个人就多个思考的角度,总没有坏处,这么多年下来我们的理念相互影响,也基本趋于一致了,共同搭建了现有的投资体系。更重要的是这让我们的投资决策都能被家庭的另一半充分了解,即便遇到风险也可以坦然承担。千万不要背着家里人拿钱偷偷做投资,那样面对浮亏时压力会成倍的增加,想迅速回本就容易铤而走险,最终只会越亏越多。

亲友们对于我们的事业也非常支持。从结果来说,亲友知道你能赚钱自然就不会有摩擦了。从过程来说,把波动对情绪的影响去除后,像我这种思路做投资并不会太消耗精力,花点时间做好基础研究工作,剩下的就是做好计划,等待市场给出值得出手的机会。小韭喜欢把投资比喻成守株待兔,大部分时间我们都坐在树桩那等兔子(机会)来。

04

选股与择时,普通投资者该如何把握?

我现在做投资首先就考虑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我的能力能赚到哪些钱?市场里能赚的钱很多,最基础的就是长期持有宽基指数赚市场的平均收益,经济体内的上市公司每年不断盈利,指数的中枢自然会水涨船高。赚这部分钱不用太多能力,需要做的就是忽略市场的各种波动,尽可能延长持有时间,给上市公司更多的时间盈利来抬高价值中枢就行了,三个字概括就是“等得起”。

在这个基础上想获得超额收益,可行的方法有选股和择时。超额收益要比平均收益难赚得多,因为平均收益来源于上市公司持续的盈利,是个正和市场,蛋糕总是在不断变大的;超额收益是零和市场,我们要跑赢平均,市场里就注定有人跑输平均,我们是要从别人兜里拿钱,是要从别人的蛋糕上多切下来一块给自己,而我们的对手也在想着同样的事。

先说选股,我认为大部分业余投资者可以基本放弃,因为对手是机构,投资经理和基金经理每天不干别的,就琢磨这点事儿,背后还有一整套投研团队支持,又是行业调研又是高管访谈,无论从团队力量、时间投入还是专业能力上来说,都是业余投资者比不了的。选股超额收益来源于先于竞争对手选出更好的公司,我们的竞争优势从哪里来?

破解这种不利局面有两个办法:一是无招胜有招,直接持有宽基指数型的分散化组合,我只要不去选股,对手就没办法从我身上赚超额收益,就跟金庸先生写的独孤九剑一个道理,我本无招,也就无从可破。二是化敌为工具,去买机构的产品,雇机构帮我们选股,给我们赚超额收益。

再说择时,这部分才是业余投资者有优势的。大部分机构都有大类资产仓位的上下限规定,加仓减仓都有幅度限制。比如股票型基金的股票仓位一般不会低于80%,偏股混合型基金的股票仓位一般不低于60%,就算基金经理想减仓,也无法低于下限。此外,机构的资金量太大,加仓和减仓对市场都有冲击效应,不够灵活,加减仓操作还会受到基金申购赎回的严重影响。从公募基金过往的业绩归因来看,大部分在择时上都接近零贡献甚至是较小的负贡献,在这个领域灵活的小资金就有希望建立竞争优势。

想通过择时获得极致的收益或高频的胜率,本质上是想和市场随机性做斗争,而随机性是无法战胜的。我们的对手不是市场,而是其他参与者,首先要做的就是与市场和解,接受模糊的正确。

举个例子,年熊市,下半年什么时候买最好?事后看我们都知道,在年末买最好,但拉长眼光看,我们会发现年下半年什么时候买都很好。

看估值指标的历史分位、市场情绪指标的变化,就可以比较有效的识别大致区间。我这些年实现超额收益的重要来源,一次就是年下半年抄底,一次就是年4月末抄底,都是依靠估值指标做出的判断。

我把刚刚说的稍微总结一下,我的投资思路就是扬长避短,在不具有优势的领域追求市场平均,在有优势的领域争取超额收益。具体策略上,通过持有高度分散化的组合,例如使用指数增强基金组合、主动基金组合让机构帮我实现选股的超额收益,同时参考估值判断市场大致的顶底区间,自己做大周期的股债轮动择时。

在这个思路下,我们需要的就是股、债类分散化的配置工具,我们久聪系列投顾组合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系列组合中,久聪指数增强组合配置一揽子优质指数基金和指数增强基金,久聪基金经理优选组合配置一揽子优质主动管理基金,它俩都是高度分散化的权益类组合,省去了大家自己筛选的烦恼。久聪债券是个分散化的纯债组合,可以用来做股债轮动择时,在需要减仓权益时,就可以把上面两个权益组合转换成它,在需要加仓权益时,再换回上面两个权益组合。此外还有个组合是久聪固收Plus,穿透来看大约为债90%股10%的配置,适合希望想比债券多争取一些收益,同时多承担一些风险的人。

在标的选择上,我不会依赖“看好”来做决策。我也会看好某些标的,但我深知这些观点不具备足够的可靠性,一是看好本身可能出错,二是即便看好对了也很难定价。我比较反对认为某些行业成长性好就一定要布局的论断,很多类似的分析中从来不谈价格,仿佛前景远大价格就可以无限上涨一样。在有“看好”这类的想法后,还是要多问一句自己:凭什么我会比市场中的其他人看得更准?如果这个问题回答不出,那“看好”就很可能有问题。

我更多会采取分散配置的思路,实在看好某些板块,也不太会去重仓某只基金或股票,而是设定一个仓位上限,在仓位上限内,从具有我需要特点的标的中,选择一组来做适度的分散。比如久聪指数增强组合想配置小盘风格的中证指数增强基金,就不会去只选一只,而会选出一组都不还错的,一起持有,这样既获得中证指数增强的特性,又分散掉了特定指数增强策略失效的风险。

05

佛系,是由市场锤炼出的一种能力

我的心态属于很佛系那种,这几年对涨跌已经没什么感觉。人对控制力之外的东西才容易产生悲欢情感,如果我们提前都想清楚,确信自己构建的组合未来是美好的,最大的风险最坏的情况也预想好了,知道自己的现金流和心态都足够挺过去,那对于中途的波动就会觉得无所谓,因为我们已经把所有不确定性都变得可控。

我觉得做投资最好的状态就是不喜不悲,没有情绪,情绪只会扰乱心态,让人陷入得失的计较,那样只会做出更差的决策。金庸先生写《九阳神功》的口诀,里面有一句很适合化用来做投资的心法:它涨任它涨,清风拂山冈,它跌任它跌,明月照大江。意思就是涨跌由它去好了,江山风月依旧,不会改变什么。

我还有个调节情绪的小技巧,就是看空做多,把市场可能的发展想得尽可能坏,这种情况下敢买入的仓位,就会拿得相当安心。比如我很少会使用杠杆,很多人说是不是太保守了,但如果你多考虑一下极端情况,就会明白一旦加杠杆就会产生爆仓的风险,心态就会出现变化。举个例子,有人说在市场底部,比如点以下加一倍杠杆,总是安全的吧,市场总不可能跌到点吧?事实上根本不需要跌到点就可能扛不住了,经历过年股灾的人都知道,那时候救市政策包括提高期指和融资融券保证金率,一边是股价下跌侵蚀保证金,一边是政策要求更多的保证金,根本到不了之前预想的跌幅就已经爆仓了。当然这是小概率事件,但如果小概率事件会导致致命的后果,那也是不能接受的,这就是我说要把事情想得尽可能坏的原因。

06

写给新手投资者的话:

要读懂投资,先读懂自己

我上大学之前一直觉得自己是有些小聪明的,没有太努力就考上了清华。但上大学后我很快发现情况不一样了,周围出现了一堆真正的牛人。我看不懂的书有人秒懂,做不出的题有人秒解,更可怕的是我发现就算努力也还是追不上。

认识到自身能力的局限,接受自己的平凡,是我在大学里学到的第一课。但这一课在当时还不够深刻,直到被市场痛扁几顿才看清自己的斤两。

后来流行一个说法叫“能力圈”,说要在自己的能力圈范围内做投资,我一听就想到了大学和投资的经历,秒懂。能力圈是很难突破的,盲目拓展能力圈想去赚更多的钱,往往只会让自己深陷风险。对大部分人来说,倒不如想想如何看清自己的边界在哪,先把圈里的钱赚到再说。

如果要我说投资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扬长避短。想清楚自己有能力赚的是哪部分钱,然后从中找最容易的那部分赚,其他不要乱搞。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lash.com/zlfz/127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