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负债管理专题报告回归本源,打造存

北京较好的湿疹医院 http://m.39.net/pf/a_8814564.html

(报告出品方/作者:平安证券,袁喆奇,黄韦涵)

一、综述:银行负债管理迎挑战,揽储能力亟待提升

负债管理是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课题,目前来看,银行的负债构成主要来自存款、同业和长期债券发行。主动负债方面,我们看到近年来银行主动负债工具正在趋向多元化,但近几年在同业监管趋严背景下,同业负债发展空间受到严格约束。因此从长期来看,行业负债管理的发展将仍然以回归本源、夯实存款为导向,存款作为最核心负债的重要性正在不断提升,负债管理的核心能力体现为揽储能力。

然而,在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居民资产配置多元化以及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商业银行揽储的竞争也在加剧,结构上高质量存款的增长也较为乏力,21年末金融机构活期存款占总存款比重已由16年的37.1%降至31.8%。从个体情况来看,我们发现行业负债管理能力呈现“两头优、中间弱”格局,国有大行与以宁波、成都为代表的部分区域性银行更具竞争力。股份行中,除负债能力突出的招行外,绝大多数股份行负债成本偏高,因此我们认为在未来行业同业负债发展受限、存款竞争加剧的趋势下,股份行普遍面临更大挑战。

1.1监管持续规范银行负债管理,存款重要性凸显

负债管理是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课题,从次级债、二级资本债到同业存单,为强化负债管理,我们看到银行主动负债工具正在趋向多元化。同业存单于年首次推出,央行发布《同业存单管理暂行办法》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融资渠道的进一步拓展,由于同业存单发行采取市场化定价,发行期限较为灵活,因此银行可以灵活选择负债端的期限,能够更精确地匹配资产负债期限结构、有效管控负债成本,成为银行短期负债管理的重要工具。早期次级债券是商业银行另一大主动负债工具,年底原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发行管理办法》允许银行公开发行次级债券,年伴随《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的实施,二级资本债取代次级债概念迎来了快速发展,近三年每年发行总量亿左右,成为银行重要的负债来源。

但近几年在同业监管趋严背景下,同业负债发展空间受到严格的约束。因此从长期来看,银行负债管理将仍然以回归本源、夯实存款为导向,存款作为最核心负债的重要性正在不断提升,负债管理的核心能力体现为揽储能力。自年5月央行联合五部委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形成了同业业务监管的基础框架,其中提出“单家商业银行同业融入资金余额不得超过该银行负债总额的三分之一”的规定。年,伴随行业整体金融风险整治的强化,同业空转的整治也进一步趋严,原银监会和央行MPA均明确将同业存单计入同业负债中统一监管和考核,虽然当时仅针对资产规模亿元以上的银行,但从年第一季度起资产规模亿元以下金融机构发行的同业存单也同样被纳入MPA。

1.2存款荒、揽储难,行业面临长期性挑战

在总量层面宏观经济增长放缓导致存款派生减弱、结构层面居民资产配置多元化导致存款分流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吸收存款面临一定压力,结构上高质量存款的增长也较为乏力,21年末行业活期存款同比增速仅为2.3%。同时,定价层面伴随存款利率的进一步市场化,存款竞争将由价格竞争转向服务竞争,行业竞争将更为激烈,揽储难度的加大将成为所有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必须面对的长期性挑战。

1)总量:宏观经济增长放缓下流动性边际收敛,存款派生压力加大。从过去信贷总量的增长情况来看,信贷增速与宏观经济增速走势强相关,在经济增速放缓环境下,流动性边际收敛,M2同比增速一路下滑,市场融资环境整体偏紧,信贷投放力度减弱,将导致存款派生能力下降。从长期看,国内宏观经济增速仍将逐步放缓,可以预见银行存款增速也将维持在相对低位,因此在总量增速收敛的环境下,个体间核心存款的竞争将愈发激烈。

行业整体负债规模增速放缓,存款占负债比重降低。伴随年后宏观经济增长放缓,行业整体规模增速也逐渐下行至个位数,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总负债同比增长8.0%/7.7%,增速较年下降了18.3pct/19.1pct。在负债端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从结构来看,存款占负债比重也有所下降,年末,42家上市银行口径的存款占负债比重仅74.8%,较年82.1%的水平下降了7.3pct,可见行业负债和存款的增长都正在承受压力。

高质量存款竞争激烈,活期存款增长乏力。核心存款是银行重要的资金来源,具有成本较低、长期稳定的特征,因此银行对于核心存款的争夺日趋激烈。但我们看到,活期存款作为核心存款的重要成分,自年起增长表现较为缓慢,年末中资全国性大型银行、中资全国性中小型银行的总活期存款同比增速仅为2.3%,较9.4%的存款增速水平仍有较大的差距,同时在存款结构方面,21年末活期存款占存款比重已降至31.8%,而定期存款占比不断提升,带来了付息成本上升的压力。

2)结构:居民传统储蓄理念及存款习惯发生改变,财富配置更加多元化,导致资金分流明显,存款搬家成为长期趋势。自年以来,我国国民储蓄率呈现下滑趋势,年末我国储蓄率45.07%,较年下降了5.7个百分点。随着居民财富管理意识的提高,居民的资产配置愈发多元化,资金资源更多流向非存款类渠道,以-年各类金融资产年复合增速为例,存款规模的增长(CAGR+9%)明显慢于权益类公募基金(CAGR+26%)、证券类私募基金(CAGR+17%)和货币基金(CAGR+17%)。

3)定价:伴随存款利率的进一步市场化,行业竞争将更为激烈,中小行揽存压力加大。过去三年间,监管对于整个存款竞争市场的规范力度远超以往,包括结构性存款、靠档计息产品、互联网存款等定价弹性比较大的产品都面临政策约束,导致整个行业尤其是中小银行群体揽储难度加大。近年来存款定价方式也迎来调整,市场化存款定价机制将促使行业存款竞争更为激烈,21年6月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优化了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的确定方式,将定价方式由上浮倍数改为加点;22年4月央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自律机制成员银行参考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和以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代表的贷款市场利率,合理调整存款利率水平。

1.3两头优、中间弱,中小银行揽储压力加大

从多个维度分析,我们发现行业管理负债能力格局呈现为“两头优、中间弱”,即大行和部分区域性银行在负债结构和成本两方面都更具竞争力,而股份行普遍在负债结构上更加依赖同业负债,负债和存款成本偏高,同时对于零售存款的吸收能力相对较弱,因此我们认为在未来行业同业负债发展受限、存款竞争加剧的趋势下,股份行预计将面临更多挑战。

1.3.1两头负债结构以存款为主,成本整体更具竞争力

负债结构方面,大行和农商行的存款占比相对更高,而股份行、城商行存款基础相对薄弱,行业负债能力呈现“两头优、中间弱”的格局。同时,因为对一般性存款的吸收相对较弱,我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lash.com/zlfz/122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