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赁行业的历史
中国的租赁行业起点在80年代,第一家,或者说第一笔租赁业务是中信的前身,也就是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做的,很巧的是现在的中信证券也以承销商身份在租赁资产ABS这块做的是最大的券商之一。
简单介绍一下国内整个租赁行业在近三十来年的发展情况。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到年,这个阶段是起步发展阶段,最早的租赁公司是中国东方租赁,也是一家外资背景的租赁公司,这个阶段背景是国家的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为了引入海外设备,国家开始陆陆续续成立一些租赁公司;第二阶段,90年代初期到90年代末期,整体行业稍微平稳,年前后有一些波动,这个阶段的背景是,国内银行体系处于开始成熟的时期,央行职能逐渐明确,商业银行法正式推出,城商行、农商行逐步走向历史舞台,这个阶段受银行业蓬勃发展的影响,租赁行业有稍许波动;第三阶段,到年,有比较明显的行业波动,八九十年代我们国家的租赁公司主要都是外资背景的,年发生了亚洲金融危机,在亚洲金融危机之下很多外资背景机构收缩自己的业务,相应的也影响到国内租赁行业的发展情况;第四阶段,开始于年,年对于中国经济是很重要的分水岭,中国加入WTO,开放型经济基本形成。任何一个从事金融行业的都对年以来中国经济这么一段长时间的增长印象深刻,整体而言,金融从业者也从这一段快速长期的发展中获得了成长,租赁行业也是这样。
我所在的公司远东租赁也赶上了年这个节点,年开始起步发展。应该说,个人的发展永远在时代的背景之下,公司也一样,包括我们在远东内部做总结的时候都会谈到这一点,公司为什么能够获得发展,最重要的是因为契合了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和需要。
整个租赁行业从起始之初到现在,中间经历过波折,现在这个时点,很多租赁行业从业者、租赁公司感受到的都是蓬勃发展,无论数量还是规模都增长非常快,并且最近这十年也是行业的快速发展期。这种发展是否能够一直持续?我想就像任何行业一样,租赁也不可能永远处在高速发展中,但如果它能增长,就一定有它的理由,未来租赁行业还会增长,它的理由是什么?我想应该是金融行业不同子行业之间相互的竞争和对落后作业方式的替代。
到目前为止租赁行业规模接近6万亿,租赁的本质是以物为载体来提供融资服务,做融资服务最主流的机构是银行。银行的体量有多大?资产规模万亿,租赁行业相比银行体量占比很小,在这个过程中孕育了机会。如果说以往十多年大家因为整个经济的增长,因为固定资产投资持续的增加,任何一个金融子行业都有发展机会,那么未来这种机会是相对稀缺的,只有更具备核心竞争力,更能够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机构才能获得成功,未来租赁行业增长也在于此,相比传统金融服务机构来讲它能够提供更加贴近实体产业的、更优质的服务,服务的效率和灵活度更高,这应该是未来租赁行业增长的空间所在。
放在一个大的前提下,整个中国经济固定资产的增长,或者说投入还是非常之大的。在国内,金融行业的很多事情我们都希望和美国来比较,因为美国是全球的老大哥,很多事都走在前面。就固定资产投资这个简单数据,在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最近几年达到了六七十万亿人民币量级,对比GDP大概是80%,在美国这个比值只有大概20%左右。在国内我们一直说中国的经济是投资推动的,这就是一个很直接的数据证明,在这么多的固定资产投资中,用租赁方式来做的占比并不高。整个租赁行业资产规模6万亿,每年新做规模近3万亿,3万亿相比60万亿占5%左右,这就是租赁渗透率。在中国的渗透率不高,只有5%,而在美国超过20%,这也说明中国的租赁行业还有很大空间,当然这个数据的基础是固定资产投资很大,截至现在,中国租赁规模相比美国而言绝对规模可能差别并不大。这是对整个租赁行业的基本看法,行业依然还有很大增长空间,但是这种增长一定不是大家齐头并进式的增长,而是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才会获得增长。
就租赁行业内部结构来看,我们一般把租赁公司分为三类,银行系、厂商系和独立第三方,这是从租赁公司背景来划分的。银行系的背景基本上是银行,也就是所谓的有金融牌照的公司,目前国内有六七十家。厂商系是设备生产厂商,租赁业务以设备为载体,如果你有钱,可以买设备做租赁业务,如果你没钱,但可以生产设备,那也可以以设备为载体开展租赁业务,所以厂商系的特点就是有设备;另一类是独立第三方,既没有钱也没有设备。这三大系靠什么生存?银行系更多靠资金生存,因为股东有钱,厂商系更多靠设备,因为股东生产设备,租赁公司存在的目的也往往是为了更好的去服务于设备的销售。独立第三方,既没钱也没设备,就只能依赖于公司的专业能力。这是三类不同租赁公司的各自生存逻辑。
下面是一系列数据,最新的租赁公司数量应该是超过1万家。近几年的复合增速超过60%,体现了租赁行业的蓬勃之势,但是从租赁业务余额来讲增长没这么快,复合增长超过30%,但是也很快,也给租赁行业内部,包括租赁行业相关的上下游带来很多的业务发展机会。
从一些数据可以简单推算出,整个行业6万亿规模,1万家公司,平均算到每家公司只有五六亿人民币,作为融资主体来说这是非常小的规模,中国排前一百位的银行都能过一千亿,体量比较大,券商总共多家,基本上稍微排名不那么靠后的规模也都几百亿,所以平均5亿是很小的体量,这也反映了在结构上整个租赁行业是两极分化的。最大规模资产规模近三千亿,前家公司资产规模一般在多到几百亿不等,位之后的规模就比较小了。
这也回到了今天的主题,为什么讲租赁和证券化,因为证券化是很独特的融资方式,本质上可以不依赖于主体而存在,如果做的资产质量足够好就拿来证券化,主体是谁并不重要。实际上从监管角度并不会完全这么看,也会看主体,并且较为看重,逻辑上是假定好的主体更能生产好的资产。
还有一点大家也可以看得到,所谓行业资本金的增长情况,资本金的规模也不小,3万亿,相比整个租赁余额占比50%,看上去比例很高,但是如果把所有的租赁公司排序,排名靠前的租赁公司从业务量上来讲更大,资本金显得相对稀缺,排名靠后的租赁公司没有那么容易获得业务,资本金到位后并不一定能马上投出去。对于大的租赁公司,通过证券化可以更好的改变自己对资本的渴求,这个我相信大家都能理解,因为租赁是重资产的经营形态,更需要去管理好杠杆。
租赁和ABS
接下来说一下ABS市场。最近大概五年时间的发展,让人产生一个错觉,国内ABS是不是只有五年的发展历史,事实上远东是在6年开始做的,到现在已经12年,6年是证监会想做试点,第一家是中国网通做的,一下子做了亿,那次试点的共9家企业,共做亿,网通分两单做了亿,远东当时做了4.86亿。6年我们的规模只有四五十亿人民币,体量很小,但是我们也希望参与到这个市场,那时候已经感觉到ABS这个产品对于租赁公司来说是很重要的融资方式。
在那个时点来看,证监会当时是想推这个产品,之后发生了8年美国次贷危机,监管方面总结下来认为是各种证券化、结构化的手法导致的,国内的证券化行业因此被耽搁了下来。到9年第二次试点,远东又做了第二单证券化,第二次试点做了两年时间,9年开始做,年落地,后来一等就等到年,年做了第三单业务,年对证券化来讲是很重要的节点,交易所出台了专门的证券化办法。从这个图可以看到,从那之后整个市场证券化规模每年几乎以翻番的速度在增长,远东在年底之后,年到年,主要是从负债结构管理需求的角度来做证券化。
最近几年证券化的发展突飞猛进,一方面是规模,我们可以看到到年整个规模已经超过接近1.5万亿,另一方面是市场,无论是交易所市场,还是银行间市场、保监会市场,包括私募的市场,都推出了自己的管理办法,推出了自己的产品,所以市场是蓬勃发展的。当然还有一点是资产的类别,我不知道有没有人统计过,据我估计目前能够做证券化的资产类别超过20种,可能还不止,早期的时候,、年我们当时会看,比如远东发证券化占整个行业的比例,占整个租赁行业比例,占所有行业比例,当时比值还是挺高的。如果我没记错,租赁资产证券化占到所有证券化比例一度超过1/4,但是到现在,年的证券化市场中,租赁资产证券化占到所有比例只有10%,这个比例已经占到所有比例的10%,整个企业ABS不到1万亿,10%就是不到0亿。所以,从另外一个角度,今天我们在这里讨论的市场其实并不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一年大概0亿左右的,转化为券商的投行业务收入则更小,比如给千分之五的费用,一年几个亿,不算很大的市场,但是这0亿对于租赁公司、对于租赁行业来讲很重要。
融资租赁债权资产是天然的ABS基础资产,它是一个基于合同的债权型资产,权利和义务非常明确,而且期限不太长,也不太短,操作起来比较方便。现金流非常确定,变化很小,一旦合同约定之后就是固定的,和租赁公司后续经营并没有太大关系,不像收益权随着经济情况波动而波动。而且两者都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租赁行业每年30%复合增长,ABS市场每年接近翻番的增长,两者都有对彼此的诉求,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对于租赁公司来讲最核心的是资产能力,能形成好的资产就意味着一切,也能带来更多负债,带来更多业务,挣更多利润。ABS是资产和负债结合最紧密的一种融资方式,就像刚才讲的,理论上作为一个ABS投资人可以不看发行主体,而只看资产本身,当然他得有足够的专业能力。
这是前面讲的融资租赁和ABS的关系,因为在这个行业做了很多年,从我进入租赁行业开始,ABS也开始了它的起点,到现在为止,远东是市场上最大的ABS发行者之一,一直在北京哪有治白癜风甲氧沙林溶液可以治疗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