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和米格去年年底,现金贷监管之后,行业出现分化。一些公司,开始改良产品,尽量合规转型。而另一边,一些玩家试图绕过监管。行业充斥着积分卡、会员卡、天价商品等千奇百怪的方式,但最有创意、最为大胆的方式就是:回租。现在已开始做“回租”的平台,多达上百家。因为回租还不成熟,漏洞重重,坏账率高达40%之上。为了盈利,回租的年利率惊人,普遍比现金贷高。一家名为“乐回租”平台,砍头息利率甚至高达%。他们甚至开始将触手伸向学生群体,“上百万的学生用户,再次卷入超利息的现金贷中”。在行业中,甚至形成了“回租”产业链,出现了第三方平台,帮助平台批量上线,集体转型。而接近监管的知情人透露,相关部门已注意到,在现金贷的万亿江湖中,已出现诸多变种……01回租崛起去年年底,现金贷监管之后,行业出现了大量逾期。“这是因为大多平台不再放款,现金贷用户被迫上岸。”某现金贷平台的CEO韩天新称,当时行业一片哀鸿遍野,大家都觉得行业彻底完了。但几个月后,行业却开始了起死回春。逾期稳定,新的现金贷用户开始涌入,不少平台又放开“口子”,开始放量。“总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韩天新称,监管之后,行业大部分平台思考的,并不是如何合规,而是如何绕监管。就在此时,回租模式崛起。其实,最早的回租模式,是一些尝试做信用租赁的平台。其模式是,用户不再需要分期购买一部手机,只要每个月付一点租金,就可以租用一部新手机。一年之后,用户可以考虑支付尾款,将手机买下来,也可以选择不租了,再换一部新手机。早期这个模式很火,不少行业从业者甚至认为,这将打败“分期模式”,成为新的消费形式。但很快,“回租”这个模式就被现金贷玩家利用,彻底玩坏。两个月前,在各种口子和老哥群里,胡波就注意到,一种全新的“口子”在推广。“手机抵押借款,秒下款,老哥们速度来撸。”这样的广告不断刷屏,胡波也尝试下了几款产品。他发现,这些平台,通常都取名“回租”、“回购”、“回收”。为了区别真正的回租,这些平台会在图片展示区,放一些借款或者逾期的截图,“老哥们会秒懂”。回租会放一些图片,提示用户自己其实是“现金贷平台”胡波称,回租正在成为老哥们的“新宠”。这个模式有多火?一本财经在苹果商店和安卓应用商店中搜索,发现涉及回租、回购、回收相关的应用,有上百个。就在一两个月间,涌入上百玩家,用这种“撞线”的方式,在试探着监管的底线。02绕过监管这个模式,被业内人称为“完美”绕过监管的终极模式。它是如何做到的?“用户下载这个APP后,就会自动识别他是什么手机,第一步,就是用户要把手机卖给平台。”做过回租平台的负责人陈思称。一般进入回租的APP,就会看到这个页面。“接来下是评估手机的价格,但是,这个价格,其实根本不会看你的手机价值,而是正常的、申请现金贷的流程。”陈思称。用户需要提交的,还是身份证信息、工作信息、运营商数据、紧急联系人等借贷数据。“这些数据就会进入后台,进行风控审核,通过审核,就会显示一个手机回收的价格,一般是到元不等。”陈思称。评估之后的第二步,都是放款。比如,如果平台给手机股价元,就会将元打到用户的银行卡。然后,再让用户签订“所有权”协议。“注意,此时手机的所有权,就转移给了平台,此时,还需要提供设备ID和密码。比如,苹果就需要提供苹果ID和密码。”陈思称,接下来,才是这个模式最为巧妙的一步。接着,用户就要从平台,将手机再租回来。“比如手机估价元,再回租回来一周的租金就是,再给平台,相当于是借款,就是借款利息。”陈思称。但实际上,“手机租用”只是一个噱头,至始至终,手机都没有离开过用户的手中。这个模式最奇妙的地方,就是加了手机这个媒介,就完美绕过了“借贷”这个概念。“我这不是借贷,这就是租赁啊,所有现金贷的法规,完全管不着我们。”多位回租产品的从业者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人的智慧,真是无穷的。”韩天新第一次听到这个模式的时候,“虎躯一震”,所谓36%的年利率红线、放款需要互联网小贷牌照这些硬性限制,通通绕过。当然,租赁也要有租赁的牌照。“最近融资租赁的牌照的价格,都被炒热了,以前一个地区的牌照,只要20万,现在都涨到了40万,翻了一倍。”某倒卖牌照的中介称。在金融圈,从来不缺见缝就钻的套利者和逐利者。03利息%而这个模式,正在演变成最野蛮的“收割机”。很多回租平台,正在收取天价“砍头息”。很多平台在放款之前,会扣掉一部分所谓的“评估费”或者“服务费”。“这些费用,其实就是砍头息。”陈思点透了其中的逻辑。以“乐回租”为例,如果手机估价元,需要支付元评估费,到账元,7天之后却需要还款元。以此来计算,年化利率高达%。大多回租从业者承认,回租的利息,其实要远高于现金贷。“年利息一般都是%之上。很多都高达%。”陈思称,这是因为,这个模式的风险太大,只能通过高利息,覆盖高风险。使用回租的用户,都是什么人?“都是很难从现金贷再借到钱的用户。”陈思研究后台的数据发现,来的用户资质极差。多位做回租平台的从业者透露,这个行业的坏账率高达40%,甚至更高,“50%的时候都有”。这是因为,回租这种模式还不成熟。“比如,催收怎么催?现在是租,不是借,用户也有很多不还款的借口。”陈思称,很多用户都觉得,这个模式没有法律对应,就算不还钱也没事。当然,平台在催收上,也会有一些新玩法。比如,利用用户的苹果ID和密码,直接远程锁手机。用户就不得不花钱去找专业的人,来解锁。胡波称,很多老哥都不惧回租模式,“就算打官司,平台都未必赢,也不会上征信,所以都不太想还钱。”为了挣更多的钱,降低风险,这些平台又将罪恶之手,伸向了学生。“我们现在重点搞的,就是学生群体。”陈思称,这个群体的获客成本最低、风险最小。陈思将“回租人”年龄限制放开后,大量20岁之下的客群涌入,月放款量增加了一倍。“现金贷规定,不能给学生借款,但我们这是回租,没有这样的规定和红线。”不少从业者直言不讳,称学生群体,才是他们的核心用户群。整个回租人群大概有多少?“我们平台上有10万用户,每月款额度1个多亿,我们算是很小的平台,如果行业有个平台,保守估计有几百万人。”陈思称。而这其中,大多数都是学生群体。“起码有上百万的学生用户,都开始使用这个产品。”陈思推测。而胡波也注意到了这个趋势,中介开始频繁在以前的“校园贷”群里去推广产品。多位从业者透露,很多回租平台的地推,甚至开始偷偷进校园发传单。回租正在将当年现金贷走过的生长路径,重走一遍,用更野蛮、更剥削的方式。04产业链成型这个行业,正在形成产业链,帮助现金贷行业,批量进入回租领域。“大部分公司,不会直接用现金贷公司直接搞回租,而是重新成立一家公司。”陈思称,这是因为大家心知肚明,这个模式风险很高,可能被监管随时叫停。但没有人想错过这个风口。模式太新,还处在一个混乱时期。在一个混沌时代,完全没有规则,就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这里有大量的机会和漏洞。比如,在上线各种应用商店的时候,“根本不需要遵守金融APP上线的规则。”指维科技的一商务负责人称,回租,无疑是现金贷集中转型的一个方向。他表示,从数月前,他们就注意到,回租模式的崛起。于是,他们开发了回租系统,批量给准备“转型”的现金贷公司。“现在,大部分和我们合作的,是现金贷平台,还有一些借条平台。”他表示,他们已给2家平台做回租系统,分别是“51回购”和“闪电回购”。而最近即将排队上线的,还有四五家平台。指维科技的回租产品介绍图指维科技的收费方式是:买他们的系统,一年的价格是25万,技术服务第一年免费,此后每年加收15%的服务费。也可以直接花40万买断源代码,自己进行技术开发。如果有些用户真的把这个平台当成手机回购,把手机寄回来怎么办?“你可以设置各种门槛,比如,必须要求手机九成新,必须没有逾期,否则手机就拒收。”指维科技的商务负责人也会传授一些“商务技巧”。“所以,你给手机股价的之后,最高授信额度不能超过手机价格的50%,否则就会亏本。”他表示。行业正在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一个平台上线,只需要35个工作日。”这些第三方的技术和服务公司,正在帮助这条产业链急速扩张,批量繁殖。“现在这种第三方公司,也就十几家了,专门开发回租系统,其实技术含量不高,就是在现有的现金贷系统上面,加了一套租赁流程。”陈思称。而指维科技展示的后台,基本和现金贷系统后台无异。这个自认高明的方式,正在引起监管层的注意。“已有很多行业从业者,提醒我们注意这个模式。”接近监管层的相关负责人称,监管已监控了多家回租平台,并深入研究过他们的模式。“就是现金贷的变种,甚至比现金贷更变本加厉。”该负责人称,他们已基本对这么模式定性。“表面看,这个模式天衣无缝,但其实绕监管的意图太明显,反而更危险。”韩天新称,只要监管一声令下,这个模式就会被彻底叫停,行业连根拔起。“在监管出台之后,金融行业一定会有一个逃逸期,公司会穿上马甲,让监管看不懂。”接近监管层的知情人士称。接下来,行业会进入了下一个治理阶段。“行业太乱,太野蛮,只会让监管来得更严厉、更具体。”让韩天新担忧的事情,可能就要发生了,劣币驱逐良币,让监管变得极为严苛,滴水不漏……(应受访者的要求,文中部分人名为化名)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在获得授权转载后,须在文章标题后注明“文章来源:一本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