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您联系瓜姐个人86
来源:未来汽车Daily(auto-time),授权转载,作者张一。本文不代表瓜姐讲堂的任何投资立场
年的最后几天,一则“上汽集团安装人体红外传感器监控员工”的曝料,在行业内外掀起波澜。从一份被曝光的内部邮件看,为了“落实上汽集团年第九次总经理会议的工作要求,更好地合理安排部门座位数”,公司决定在1号研发楼2层至4层员工工位安装“红外被动式热释电传感器”采集数据。来源:知乎消息一出,很多员工警觉起来。该传感器的功效包括“以人体温度和移动为判断依据,通过智能算法判断员工实际使用工位的时间”,这意味着员工离开工位次数、时长等敏感信息或将被企业实时记录。没过多久,上汽乘用车官方账号在知乎平台回应称“不会、也不赞同用这样的方式对员工进行管理”,安装传感器是作数据采集试运行使用,时间预计2周,过后将全部拆除,目的是为了对部分办公环境进行共享办公的改造。质疑声没有因此平息。该举动还是被外界解读为企业“监控员工”,想要杜绝“摸鱼”行为。在互联网行业,“摸鱼”被员工视作对加班文化的抵抗。但在企业管理者看来,这些行为都是效率的敌人。于是,当快手在公司厕所安装计时器、百度申请“员工工作状态预测”专利等新闻被曝光时,打工人和大公司的矛盾也进一步激化。过去一段时间,因为拼多多员工的猝死悲剧,“”、“加班”、“超长工时”等字眼再度激起公众怨忿。原本艰涩难懂的学术性词汇“内卷”,也被用来描述互联网行业内部的重复性无意义竞争,引发了广泛共鸣。不过,“内卷”似乎不是互联网行业的专利。汽车从业者们逐渐发现,受行业变革和学习互联网的风潮影响,汽车业也越来越“卷”。不少在传统主机厂,尤其是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等新兴部门任职的员工,开始感受到源源不断的压力。没完没了的加班、突如其来的降薪、只图好看不图落地的PPT、不顾规律只求速度的产品迭代……上层领导的意志向下传导,变成了一座又一座大山,压向了汽车系统的每一根神经末梢。晚上10点左右,上汽集团3号楼灯火通明来源:受访者供图年下半年开始,高影明显感觉到,来自工作的压迫感越来越强。压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领导。作为国内某传统自主车企数字化转型部门的中层,高影每天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向上层领导“进行各种汇报、做各种材料”,正式的报告和非正式的PPT都有。“领导会说‘我特别着急,你多长时间能把什么目标给我做完’,如果不能说服他,后续资源就没办法到位。”高影告诉未来汽车日报,这里面存在很大矛盾,数字化本身不是立竿见影的工作,需要长时间投入才能看到效果,但领导又很保守,如果看不到结果就不太愿意投资,而是让下面人反复去做汇报、解释。会议是冗长的,“经常一开就一个下午、一个晚上,有时候甚至到夜里11、12点”。凌晨离开公司大楼时,高影总能看到很多办公室都还亮着灯。如果加班开会能有效解决问题也就罢了,但高影发现讨论来讨论去,连部门的方向都搞不清楚了。渐渐地,他和同事们都变得很焦虑,公司有末位淘汰制,所有人时刻都必须警醒自己“内部资源很有限,如果我不是很拼,我可能就会被淘汰”。资源有限指的是高影所在的部门,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团队不止一支,做得不好的团队有可能“集体边缘化”。这种工作机制在互联网被称作“内部赛马”,由两个甚至多个团队向同一个目标进发,优胜劣汰。末位淘汰和“内部赛马”都是互联网企业引以为傲的管理武器。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曾公开喊话员工:“华为不是收留所,你必须有真正的技能,才能避免被淘汰。管理类岗位、主管每年都要被迫淘汰10%的末位岗位。”而“内部赛马”则是腾讯董事会主席马化腾最爱的游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