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融资租赁企业仍面临着融资结构性紧张的挑战与资产质量下行压力。类金融企业监管文件将逐步落地,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将会对行业现状产生较大的冲击,但长期看来有利于规范行业秩序,并且对行业总体抗风险能力有积极影响。
近年来,融资租赁行业企业数量和业务规模增速放缓,并且业务规模在年首次出现负增长;行业渗透率持续处于低位,融资租赁行业仍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
长期以来,我国有两类融资租赁公司:一类是由银保监会批准成立的金融租赁公司,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另一类是由商务部批准成立的租赁公司,该类租赁公司主要是由非金融机构设立。—年年末较年初増幅分别为35.39%、21.71%和3.00%,融资租赁公司数量増速有所放缓。截至年末,全国融资租赁企业(不含单一项目公司、分公司和收购的海外公司)总数为12,家,较年初増加15家。
从业务发展情况看,近年来,全国融资租赁合同余额保持増长,但増速有所放缓,—年年末较年初増幅分别为14.07%、9.38%和0.06%;其中年末金融租赁公司合同余额最大,为2.50万亿元,较年初变化不大,而内资和外资租赁公司受存在很多空壳公司的影响,合同余额分别为2.08万亿元和2.07万亿元,均较年初变化不大。年以来,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外相继爆发和蔓延,并且在监管政策尚未明朗的叠加作用下,融资租赁行业整体规模回落,合同余额6.47万亿元,较年初下降2.8%,出现了年以来的首次负増长。
行业渗透率方面,近年来,我国融资租赁行业渗透率仍然较低,且年以来渗透率整体呈下降态势,存在较大的行业发展空间。本报告使用“期末融资租赁合同余额/期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来评估融资租赁行业渗透率,截至年末,融资租赁行业渗透率为2.65%,仍持续处于较低水平。
在行业分化愈加明显的环境下,行业内的龙头企业依托实力雄厚的股东支持仍然能够实现平稳发展,而民营、小微融资租赁企业仍需寻求专业化发展,部分实力相对较弱的融资租赁企业将面临进一步的风险暴露了甚至清退情况。
股东支持力度对于融资租赁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包括资产质量以及资金来源等)有重要影响,尤其是经历了融资艰难的时期后,金融机构对于风险溢价的需求増加,流动性的结构性宽松也并未使得民营及小微企业的融资难度有明显改善。融资租赁行业内龙头企业更容易取得较为稳定的资金来源,并且依托于股东资源的业务质量也普遍更容易控制风险;而民营及小微融资租赁企业不仅在资金来源方面受限,并且在业务端方面也对自身风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民营、小微融资租赁企业需要走一条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回归租赁本源,减少同质化竞争,提高自身专业度及风险管理能力。我们在分析样本企业的资产质量时也发现,即使外部信用风险没有显著改善,企业依然可以依靠自身的风险控制实现稳健经营;专业化的服务可以使企业逐渐打破产品同质化的现状,做出品牌效应。这些都有利于提高投资者对企业自身的认可度,有助于拓宽融资渠道和获得较为稳定的资金来源。在行业分化愈加明显的情况下,部分未能实现转型升级的民营、小微融资租赁企业在上游资金端融资成本和难度边际上升及下游业务端资产质量波动的双重挤压下,将会面临进一步的风险暴露甚至清退情况。
银保监会已正式就《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强监管在短时间内会对融资租赁企业产生较大的冲击,但长期看来有利于规范行业秩序,并且对行业总体抗风险能力有积极影响。
预计监管机构对于融资租赁企业的正式监管文件即将出台,参考目前银保监会起草的《融资租赁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以及10月发布的对商业保理企业的监管要求,银保监会对于类金融企业的监管标准逐渐向银行靠拢。此次《办法》中提出的监管要求堪称国内融资租赁行业发展史上最严。监管机构着力整顿行业秩序,不专注主业、没有正常营业的企业未来将面临清理;正常类企业的融资渠道和业务的集中度等均将受到监管的限制,并且《办法》对融资租赁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均有较高的要求,有助于企业发现自身的风险敞口,及时发现风险控制风险。虽然严监管会使融资租赁企业经受一定的清理、业务转型等各方面的压力;但长远来看,行业秩序将得到规范,符合监管规则的企业将能够健康、可持续发展。
近期,各地金融局陆续下发了相关的监管文件,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于年6月和年4月先后发布了《关于规范企业名称及经营范围中相关表述的通知》和《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进一步规范了上海市融资租赁企业名称及相关企业监督管理办法。年4月,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下发了《北京市融资租赁公司监督管理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在《办法》的基础上,对融资租赁企业的股东做出了明确的要求以确保融资租赁企业的主要股东具有较强的经营实力和对其一定的支持实力、并且尽可能避免同一股东下的同业竞争,另外还需要保持融资租赁企业股权的稳定性;除此之外,《指引》中还明确一般风险损失准备原则上不低于风险资产余额的1.5%。
“稳定”仍然是经济发展的主基调;近年来政策不断支持民营及中小微企业融资,但此类融资租赁企业融资问题短期内难以彻底改善,资产质量将仍然承压。
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年我国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信贷、社会融资规模増长同经济发展相适应,降低社会融资成本。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増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更好缓解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目前对于民营融资租赁企业,在银行融资多需要抵质押或是担保借款,纯信用借款较少;另外从债券市场来看,投资者对民企债的认可度仍然不高,对民营企业“一刀切”的现象还普遍存在。虽然近年来不断有政策支持民营企业融资,但市场并未向民营企业大量释放流动性,资金方对于风险溢价的要求仍然很高,股东对于融资和经营风险的影响愈加明显,并且短期内此种态势难以扭转。
在融资端分层的背景下,融资租赁下游民营和中小微企业受限于融资和经营风险等问题,资金链相对趋紧,信用风险短期难以化解,向该领域投放资金的融资租赁企业资产质量短期内仍然存疑,而业务集中于央企或资质相对较好的大型国企的融资租赁企业的资产质量能够得到一定的保障。此外,近年来部分资质一般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地方国企己经出现了融资租赁项目违约的情况,资金大量投放到该两类企业的融资租赁企业资产质量未来可能承压。
来源:联合资信海尔金控MTN跟踪评级报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