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味中草药肉豆蔻,厨房里的调

?

肉豆蔻,肉豆蔻科肉豆蔻的种仁。常绿乔木;叶子互生;椭圆带尖儿,叶片宽大,厚如皮革;开黄白小花,雌雄异株。果实球形或梨形,比梨略小,果皮黄色。成熟后裂成2瓣,露出鲜红色的种子。入药用的肉豆蔻需剥掉鲜红色的假种皮及黑褐色的种皮,单用种仁,且经炮制。温中行气,涩肠止泻。

肉豆蔻,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的种子。4~6月及11~12月各采一次。早晨摘取成熟果实,剖开果皮,剥去假种皮,再敲脱壳状的种皮,取出种仁用石灰乳浸一天后,缓火焙干。

肉豆蔻和之前的豆蔻全然不同,虽然都叫豆蔻,却风马牛不相及。因为肉豆蔻是肉豆蔻科的,和姜科的豆蔻完全不是一个科属的。肉豆蔻是小型的常绿乔木,高一般5至13米。

肉豆蔻的叶子互生;椭圆状,带个小尖儿,叶片宽大,很厚,如皮革状,叶片背面深棕色。

肉豆蔻的花雌雄异株,也就是说雄花开在一棵树上,雌花开在另一棵树上;当然也有一棵树上又开雌花又开雄花的。肉豆蔻开黄白色小花,花儿非常小,遗憾的是没有找到相应图片,看这个手绘图吧。

肉豆蔻的果实球形或梨形,比白梨略小,果皮黄色。

果实成熟后会自动裂成2瓣,露出鲜红色的种子。

这个鲜红色的皮其实不是肉豆蔻的种子皮,而是假种皮,它的里边还有一层种子皮。这种假种皮结构是肉豆蔻特有的。鲜艳的颜色是为了吸引鸟兽取食,便于肉豆蔻种子传播繁殖。

剥掉这层红色的假种皮,得到黑褐色椭圆形的种子就是肉豆蔻了。

入药用的肉豆蔻,还得把黑褐色的种子皮剥掉,种子仁表面黄棕色,有时候还带着白粉,是因为肉豆蔻加工时,种仁需要用石灰乳浸泡一天。

肉豆蔻的断面如大理石纹,和中药槟榔(回复86查看)很像,因此叫做槟榔纹,这是鉴定肉豆蔻的一个重要点。肉豆蔻简称肉蔻,还叫肉果。

肉豆蔻的药用价值

温中行气,涩肠止泻

肉豆蔻虽然与白豆蔻、草豆蔻不是同一类植物,但毕竟都叫豆蔻,功效还是很相似的。肉豆蔻的力量比白豆蔻、草豆蔻更加雄厚,白豆蔻入中上焦,草豆蔻入中焦,肉豆蔻入中下焦。如果说白豆蔻入胃,草豆蔻入肠(小肠),那么肉豆蔻则入大肠,尤其是降结肠和直肠。

肉豆蔻的药用历史也很久远,最早记录在唐朝的本草中,早期多用它温中行气治疗腹痛等。宋朝的两个方子改写了肉豆蔻的功效。一个是《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记载的“真人养脏汤”,治疗久泻久痢,甚至大便滑脱,就用到了肉豆蔻。

另外一个方子,出自《普济本事方》,叫做二神丸,就用了肉豆蔻、补骨脂两味药,不过需要用生姜水煮大枣,用煮烂的枣肉与肉豆蔻、补骨脂药末做成药丸,用于暖脾胃,多进食。到了明朝《证治准绳》中在二神丸的基础上加了五味子、吴茱萸,这便成了四神丸。治疗五更泻。

五更指的是早上3点至5点,五更泻就是早上3点到5点腹泻。这样的人群不少,以老年人居多,一些慢性结肠炎患者也有类似表现。这类人早早起来第一件事是去上厕所,而且通常是拉肚子。还有人凌晨3点钟肯定醒来去上厕所,严重影响睡眠。由于这段时间是公鸡打鸣的时刻,因此五更泻又叫做鸡鸣泻。

中医认为五更泻的主要原因是脾肾阳虚所致,所以用温脾阳补肾阳的药物治疗。肉豆蔻就是这样一个药,因此说它入中下焦。明清本草一提肉豆蔻就说它能涩大肠、止泻痢,现在的《中药学》教材也将它列入了收涩类药,主要功效变成了涩肠止泻。不过,您别忘了,肉豆蔻还是一味温中行气的好药,可以治疗胃寒胀痛,食少呕吐等。

肉豆蔻的应用方法

著名的厨房香料

其实很多人都认识肉豆蔻,虽未见过肉豆蔻植物长啥样,但对肉豆蔻并不陌生,因为肉豆蔻在厨房出现的频率更高。不管炖肉还是煲汤,常常会用到肉豆蔻。

这堆调料里,既有白豆蔻、草豆蔻,又有肉豆蔻,您能分别找出来吗?图中除了花椒、大料、辣椒、小茴香、丁香、桂皮、干姜外,还有一块白芷,您看到了吗?那个黑色细长的叫荜茇,也是草药,以后讲到;还有几个椭圆状的叫草果,过几天写。

能催情的肉豆蔻

肉豆蔻红艳艳的伪种皮就已经提示此物不凡,应用小心。生的肉豆蔻富含油质,含有豆蔻醚等多种物质,这类物质如果过量,会产生一定毒性。

中毒轻者产生幻觉,兴奋大脑,甚至会出现眩晕、昏睡、瞳孔散大、呼吸变慢等表现,严重的危及生命。有人曾做实验,给小动物应用肉豆蔻会出现麻醉的效应。也正是由于肉豆蔻会产生幻觉的效应,有人用肉豆蔻来催情。

不过,入药用肉豆蔻都是经过炮制的,生肉豆蔻用石灰乳浸泡,也是为了除去肉豆蔻油。治疗腹泻的肉豆蔻一般都需要炒过,或者用白面包裹炒黄,除去面皮,称煨肉豆蔻,又叫煨肉果。

下边这段话是给学医人看的,明白的自然明白。

《药性论》:君,味苦,辛。能主小儿吐逆,不下乳,腹痛,治宿食不消痰饮。

《海药本草》:味辛,温,无毒。主心腹虫痛,脾胃虚冷气,并冷热虚泄,赤白痢等。凡痢以白粥饮服,佳。霍乱气并以生姜汤服,良。

《日华子本草》:调中下气,止泻痢,开胃,消食。皮外胳下气,解酒毒,治霍乱。味珍,力更殊。

《开宝本草》:味辛,温,无毒。主鬼气,温中,治积冷,心腹胀痛,霍乱中恶,冷疰,呕沫冷气,消食止泄,小儿乳霍。

《本草纲目》:土爱暧而喜芳香,故肉蔻之辛温,理脾胃而止吐利。暖脾胃,固大肠。

《本草备要》:肉豆蔻一名肉果,燥脾涩肠。辛温气香。理脾暖胃,下气调中,逐冷祛痰,消食解酒。治积冷心腹胀痛,挟痰挟食者并宜之。中恶吐沫,小儿吐逆,乳食不下。又能涩大肠,止虚泻冷痢。初起忌用。忌铁。

《本经逢原》:肉豆蔻辛香,入手足阳明,温中补脾,宽膨胀,固大肠,为小儿伤乳、吐逆泄泻之要药。二神丸合补骨脂治肾泻,盖取补脾以治肾邪也。按:脾土性喜芳香,故肉果与脾胃最为相宜。以其能下气者,脾胃得补则健运,非若厚朴、枳实之峻削也。热郁暴注禁用,以其辛温性榜。

《本草乘雅》:草实之中,名豆蔻者凡三,形色功能,各有同异。入足太阳、阳明府藏,手少阳三焦则一也。气味辛大温,充肾间生阳,鼓肺气呼吸,宣五谷味,主纳主出者,白豆蔻也。气味辛温,秉刚燖之用,温中化食,宣五欲五畜味,为养为充者,肉豆蔻也。气味辛涩温,宣摄中气,温中,益上焦,受纳水谷,治心腹痛,呕吐,去臭气,宣五谷五果五菜味,为养为为益者,豆蔻也。

《得配本草》:辛,温。入手足阳明经。理脾暖胃,温中下气。化痰饮,消宿食,解酒毒,辟恶气。治积冷。除心腹胀痛,涩大肠,止泻痢、滑泄及小儿胃寒,伤乳吐泻。配木香,下气消胀;脾健运,气自下。配补骨脂,使戊癸化火以运谷气。

《本草新编》:味苦、辛,气温,无毒。一名肉果。入心、脾、大肠经。疗心腹胀疼,止霍乱,理脾胃虚寒,能消宿食,专温补心包之火,故又入膻中与胃经也。但能止下寒之泻,而不能止下热之痢,从前本草,多信治血痢有功,而不言其止泻痢。夫泻不同,五更时痛泻五六次,到日间反不泻,名大瘕泻也。大瘕泻者,肾泻也。肾泻,乃命门无火以生脾土,至五更亥子之时,正肾气正令之会,肾火衰微,何能生土,所以作泻。故大瘕病,必须补命门之火,火旺而土自坚矣。肉豆蔻,非补命门之药也,然命门之火上通,心包之火不旺,而命门愈衰,故欲补命门,必须上补心包也。膻中,即心包,一物而两名之。肉豆蔻补心包火,补心包,正所以补命门也。况理脾胃寒虚,原其长肢,命门旺,而脾胃又去其虚寒。脾胃得肾气,自足以分清浊而去水湿,又何至五更之再泻哉。

或问肉豆蔻开胃消食,子舍而不谈,反言其能止大瘕之泻,亦何舍近而言远乎?曰:大瘕之泻,正所以表肉豆蔻之开胃而消食也。凡人命门之火不旺,则不焦阴寒何能蒸腐水谷。下不能消,所以泻也。泻久则亡阴,阴亡则肾不能交于心包,而心包亦寒。心包寒,则火不能生胃,而胃又寒。胃寒,则胃气萧索,又何能消食耶。肉豆蔻,温补命门而通胞,两火相生于上下,水泻止,而脾胃之气自开,不求其消食而自化。言止肾泻,而开胃消食即在其中,又何必再言哉。

或问肉豆蔻暖胃而健脾,温肾而止泻,故入之四神丸中,以治脾肾寒虚之作泻,然而有效、有不效者,何故?盖肾虚作泻,又有不是命门之寒,故服四神丸,而反多后重之症矣。夫肾虚未有不寒者,寒则泻。不寒则何以泻。乃饮酒过多,又加色欲,使酒湿入于肾之中,故作泻也。倘亦以肉豆蔻治之,安能治肾寒者速效哉。

搜索







































北京中科医院十二年专注白癜风医学
北京看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lash.com/zlsy/5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