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融资租赁业经营模式转型的基本思考

主流经营模式:水平式、复制式、翻版传统经营模式

现行中国融资租赁行业主流经营模式为水平式,简单复制式、翻版传统的经营模式。这种状况表现出的是过度同质化竞争,比规模、比速度、拼价格,而结果是需要付出高成本、高风险、微薄的盈利乃至亏损出局的沉重代价。

其特征有:横向模仿、复制翻版、量变(规模)为上、红海、价格战、滚雪球、零和游戏、风险积聚、边际收益下滑。

如何从快速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发展,对中国融资租赁业今后的发展思路、经营模式的转型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也值得对现行融资租赁行业主流经营模式进行反思。

历史的教训会不会重演

我国最初的经营模式是由日本带来的,日资租赁公司在我国最开始做的就是信贷业务,以回租为主流,这也是上世纪我国租赁业务的主流经营模式。然而,由于行业周期性,以及当时制度问题,出现了大量的逾期和坏账,日系融资租赁公司纷纷撤离。在这一模式下,中资租赁公司以及整个行业也几经起伏,可见这种主流模式难以健康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融资租赁业务中,回租仍然是主要业务模式之一,由于历史客观性的存在,中国融资租赁业目前存在的若干问题,会不会预示着历史的重演,需要时间的考证。

垂直式、穿透式的经营模式

垂直式、穿透式的经营模式,就是在充分研究、分析市场细分的基础上,结合公司自身的优劣进行判断,从而清晰市场(业务)定位,确定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户。而这种垂直式、穿透式模式下的运营管理的核心就是创造与创新。此外还包括:

(1)在专业化、特色化和中寻求差异化;

(2)寻求的是质变而不是简单的量变,公司最好的产品就是公司自身,这就是质变。

(3)开辟属于自己的蓝海市场并勇于站在这个市场的先列而不断改进完善;

(4)是一种非零和游戏;

(5)在创新、改进和完善中得到价值链的提升。

垂直式和穿透式经营模式的基本原则是:

(1)循序渐进,始终保持组织及计划的精简和灵活性,在创新中竞争(即不贸然跟风式的进入一个市场),深入了解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户,形成专业化的经营管理决策链,并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

(2)所有失败的企业是基本相似的,而成功的企业却是各不相同,关键就在于不断创新。

(3)创新涵盖了公司整个经营管理决策链,从市场细分分析到寻求目标市场、交易结构设计、乃至公司的战略定位等各个方面。

(4)创新要具有前瞻性,主动地以创新租赁服务(租赁产品)引导实体经济的发展与创新,而不是被动的滞后的服务于实体经济。

所谓的前瞻性和主动性一是要避免行业周期的拐点,即一个行业出现大规模扩张时,通常离紧缩(衰退)不远了,二是善于从发展潜力,成长性,技术先进性等多角度分析选择对行业及其客户的进入。

关于创新几个维度包括:一是新产品;二是新的产品或是新的生产方法的应用,新的市场开辟;三是对新材料,原材料供应来源的发现和掌握。这种界定对租赁公司在创新过程中应是有启迪和帮助的。

创新的几个层面

宏观层面:涉及到经济体制、金融体制、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事关租赁公司的战略定位,业务定位的适时调整。

中观层面:这是有宏观层面的创新传导过来的。必然倒逼公司内部进行一些重大调整——组织架构、经营模式、盈利模式、管理体系、文化理念以及相应的激励机制的调整。

微观层面:租赁服务(租赁产品)的创新——目标行业与客户发展及需求的再分析,风险与定价调整,交易结构的重构等等。总而言之,公司的创新是一个螺旋式上升发展过程。

从更长的周期看,近十年租赁行业复苏到发展,速度惊人。势必吸引很多资本资金的涌入,规模扩张,带动行业的大规模迅速扩张,而这种大规模的迅速扩张必然地带来行业边际收益下降,同时出现筹资成本一路攀升,行业内出现在微薄盈利下的同质化竞争,导致整个行业出现零和游戏,形成了另一种“庞氏融资”。

当这种“庞氏融资”在行业占比越来越高时,这个行业发展的拐点临近。由此以往,拐点一旦发生,局部性的风险就会爆发(在此,本人认为,中国融资业不会出现系统性风险,而局部性风险的产生已是不可避免的)。从现实分析得出,规模迅速扩张与过度同质化竞争相交而生,一大批租赁投向于几个过剩产能行业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已经对中国融资租赁行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关于垂直式和穿透式经营模式发展实施的基本思路

(1)从一到二个目标市场,甚至一个小市场开始,专注于研究这个目标市场的特点,产业链周期等,掌握客户的真实需求,从而设计相应交易结构(产品)和经营决策的各个要素标准,并努力推进。在推进中不断改进,完善。

而现行通常的做法是选择若干大市场,而这些个大市场里早已有众多的竞争者,我们经常会计算这个大市场的份额,设想着获取更多的份额,但同样你进入了,别的公司也在进入,设想与现实总是有很大的差距,于是我们会不自觉地在一片红海中参与竞争,而残酷的竞争会抹去你最初的设想和目标。

(2)一旦公司成功地占据一个目标市场,就有条件开始发掘相关的市场。亚马逊的发展模式就是一个很好案例,从在线零售书籍开始,扩张相关的其它垂直市场,光盘、影像、软件市场,然后又进一步逐步深入发展相关垂直市场,最终成为世界级的“综合商店”。

常言道:买家会往卖家多的地方去,卖家也会往买家多的地方去,但残酷的竞争在那儿等着。公司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推进的过程。成功的公司一定是占据一个主导的目标市场,然后逐步扩展到相关的市场。

(3)不断反思创新,对租赁公司而言,创新就是不断对自己的经营思路、模式、决策要素进行反思,也就是“自找麻烦”,不断改进完善、提高。而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且一看到新事物就往前冲,从而分化自身的专业化、特色化能力,淡化了公司的差异化水平。

先行一步是策略、路径而不是目标,如果不专注于已有的目标市场,将策略、路径当作目标,垂直式发展本质就是创新、穿透式,这就是质变。

(4)要大胆利用和开发新的科学技术,如: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实现经营与决策的现代化,树立自身的品牌优势;

(5)培育自己的专业人员和专业团队,培养公司的文化、优化决策要素,在发展过程中要“恪守纪律”,就是建立一个思想认识统一、执行力强的公司团队。

(6)坚决摒弃“规模为王”、短期利益的行为,努力摆脱“重资产、高杠杆”约束,转向“轻资产”和灵活合理杠杆率的经营格局,善于坚守理念和长远目标—健康、持续发展。

03

关于中国融资租赁发展几点预判

回归本质,服务实体经济将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流

供给侧改革及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4.0版的高端装备业发展规划,都无疑对行业发展带来极大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挑战。

如何融合到产业链是租赁公司介入实体经济重大路径。产业链租赁将有利于提升租赁公司的议价能力和价值链。同时,通过对产中核心企业的把握和上下游企业资金流,经营方式的把握和理解,将对单个企业的风险控制管理转变为对整个产业链的风险控制,以提高风险管理的全面性和稳健性。

服务实体,必将使得租赁公司经营模式的转型,实现以创新为核心特征的垂直式、穿透式的经营管理。当然不可否认,大部分租赁公司在已经形成的经营格局、经营模式、决策思路和重资产状况下,转型显得尤为重要,但又需要相应的成本和“阵痛期”。

监管转型将倒逼租赁公司的规范化经营与管理

顶层设计上,已明确监管规划制定的职责转移,意味着从现有的机构监管向功能、行为监管转移。我认为,对各类融资(金融)租赁公司会形成主要监管指标的趋同和以分类监管的灵活性和宽容度相结合的监管格局。

但无论如何,对外部监管的变化以及公司规范发展的内在要求,融资租赁公司必须做过渡期安排,以免到时候出现行业发展的不稳定和公司内部混乱。从这个角度说,建议监管当局(无论是中央有关部门还是地方职责部门)应予融资租赁公司适度超前预示或预警。

从年下半年开始,融资租赁业将出现重组并购潮

随着业内两级分化加剧,“资产荒”与“资金荒”短期内难以缓解,经营模式转型以及服务实体经济受周期性外部因素影响和内在理念和团队素质应是一个渐进和“痛苦”的过程。同时,近十年融资租赁规模的迅速扩张,风险将逐步显现,总体预判年下半年开始,融资租赁行业将出现重组并购潮。

值得指出的是,期间,一批中小型专业化、特色化明显的租赁公司将受到青睐。

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租赁业内将被更多的认知和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寻找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户;

确立公司业务方向,租赁服务(租赁产品)的设计;

信息对称与数据库建设;

风险识别与风险定价;

风险管理体系构建;

现代租赁资产组合管理、租后管理;

去中介化等等。租赁公司可以先行借助现代化科技公司平台,大胆先行先试。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收紧、存量债务将面临极大的挑战

由于政策的约束和巨额的存量债务,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区域性风险有可能时有发生。堵后门易,开前门难,即便中央政府增加地方债的发行量,但也难以在短期内从根本上解决地方债务的置换。

后续时期,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将呈现马拉松式态势

近十年,中国融资租赁业规模迅猛扩张,业务经营可谓是五花八门、乱像丛生。过度的同质化竞争,名义租赁物的过度滥用,乃至虚拟租赁标的物,创新不足与过度“创新”并存等现象,表明在规模迅猛扩张的同时,也蕴积了大量的风险,租赁资产质量相对低下。

当下已是中国融资租赁业经营模式转型的十字路口,大部分融资租赁都已经或将面临着转型的困局。由此而言,转型是一个渐进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勇气、坚持以及付出“阵痛”的代价。同时,并存的是融资租赁业的监管转型是一个规范业务,规范管理的渐进式过程,这个过程从顶层设计到尝试、探索、执行到位,也必将从外部会约束融资租赁业规模的盲目扩张。

因此,我们认为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在一个较长时期将是一种马拉松式的态势,换句话说,简单的外延式的规模扩张时期已经终结。

关于举办“融资租赁资产管理与法律风险防控实务

操作高级培训班”的通知

融资租赁业各位同仁:

据统计,截至年底,全国融资租赁企业总数约为家,较上年底的家,同比增长27.4%;全国融资租赁合同余额约为亿元人民币,较年底的亿元,同比增长13.7%。如此庞大的租赁资产,租赁公司更应深耕细作、苦练内功,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化能力,特别是资产经营和资产管理能力。

伴随着全国法院审理融资租赁案件数量日益增多,暴露出融资租赁公司的法律风险管控不足越来越多。为提高融资租赁公司从业人员的资产管理能力,增强融资租赁从业人员的法律风险意识,融资租赁名家讲堂特推出《融资租赁资产管理与法律风险防控实务操作高级培训班》。

现将培训事项通知如下:

一、培训时间及地点:

报到时间:年7月27日(周五)全天

培训时间:年7月28日-29日(共2天)

培训地点:北京—大方饭店(四星)

二、参会对象

金融租赁公司、融资租赁公司、银行、信托公司、财务公司、保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基金公司、证券公司、投资公司、担保公司、融资(金融)租赁公司筹备组及对租赁行业感兴趣的其它公司及个人。

三、培训内容

(一)融资租赁资产管理概述

1、租赁资产管理的定义及特征2、租赁资产管理的意义、职能及重点

3、租赁资产管理团队的组成与考核4、征信在租赁资产管理中的作用

(二)融资租赁资产的流程管理实务

1、项目沟通阶段的资产管理2、项目策划阶段的资产管理

3、结构设计阶段的资产管理4、租金定价与资产管理

5、项目包装阶段的资产管理6、项目评审过程中的资产管理

7、项目运作阶段的资产管理8、项目租后管理阶段的资产管理

(三)融资租赁租后资产管理与不良资产催收实务

1、融资租赁租后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2、融资租赁租后资产管理流程

3、租后资产管理的必要手段4、不良资产管理和处置

5、不良资产催收的流程、方法、技巧和案例分享

(四)融资租赁法律风险防控与案例精讲

1、融资租赁合同的风险与案例精讲

⑴、融资租赁合同的性质及效力风险⑵、租赁物的权属风险

⑶、融资租赁合同的违约风险⑷、融资租赁创新法律风险

⑸、典型案例及分析

①融资租赁被认定为借贷法律关系后对借款本息的计算、担保效力的影响;②将所有权属于自己的租赁物抵押给自己如何认定效力?

③央行征信系统登记是否具有对抗融资物租赁善意取得的效力?

④融资租赁法律关系的认定与租赁物的特性;⑤、违建住宅商品房可否成为标的物;⑥附有担保的《融资租赁合同》进行强制执行公证的效力;

⑦不动产租赁物未过户对融资租赁合同效力的影响及法律关系的认定;⑧出租人对租赁物的所有权存在无法对抗生效判决、执行裁定的风险;

⑨区分所有权人共有财产、附属设施等特殊财产融资租赁的法律风险;

2、融资租赁合同纠纷中的争议点剖析及预防

⑴、合同性质认定有关问题

①不动产作为租赁物的融资租赁合同性质不被认定的情形

②如何证明不动产所有权未转移的责任问题

⑵、保证责任的履行问题

①配偶一方提供保证,另一方的保证责任承担问题;②保证人的签字问题;

③处置保证人为自然人的财产时应注意的问题;

⑶、不动产抵押合同未登记情形下诉讼请求确定问题

⑷、判决执行中的破产重整应对

①破产重整程序中出租人行使合同解除权的有关问题;

②破产重整中的租赁物处置问题;③债权申报的技巧;④其他注意事项;

⑸、融资租赁合同中对于相关款项的性质明确问题

①首付款、首期租金、预付租金问题;②风险抵押金保证金、违约金问题;

⑹、融资租赁合同中有关付款与开票问题

①付款与开票顺序不同在法律上有何讲究;

②如何在融资租赁合同中设计付款与开票条款;

四、培训费用及报名方式

培训费元每人(含两天午餐,不含住宿费和交通费),住宿可让会务组代安排,费用自理;报名参加者请先电话通知联系人然后将报名回执表mail至wenming18vip

.







































民间治疗白癜疯的偏方
如何正确去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lash.com/zlsy/3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