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方投后实践与研究
前言:年1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确定了金融支持工业增效升级的措施。其中在拓宽融资渠道方面,提出“鼓励扩大股权、债券等直接融资,大力发展应收账款融资。”近期,银监会下发的《关于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金融机构要“探索股权、收益权、应收账款以及其他合规财产权利质押融资,促进激发社会领域投资活力”。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年末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总额12.6万亿元[1],近几年来采用应收账款融资比例也逐年提高。可以说,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已经成为各家金融机构丰富产品线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关应收账款融资产品设计方面,各银行等金融机构都推出了成熟的产品,也有相应的业务管理办法加以规范。本文在对应收账款质押融资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对应当如何做好应收账款融资的投后管理方面,提出一些观点以供探讨。
第一部分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概述
(一)应收账款的定义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年发布的《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第四条的规定,“应收账款是指权利人因提供一定的货物、服务或设施而获得的要求义务人付款的权利,包括现有的和未来的金钱债权及其产生的收益,但不包括因票据或其他有价证券而产生的付款请求权”。该办法中的应收账款,包括已有和未来的应收债权,为其概念作出法律意义上的定性,要比会计学所指的范围更为广泛。
(二)应收账款融资的分类根据应收账款债权是否转让,通常应收账款融资可以分为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保理和衍生出来的应收账款证券化三种类型。
(三)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现状我国年颁布实施的《物权法》中,第条明确规定应收账款可以出质,这是我国正式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对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的认可。同年人民银行发布了《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但无论是国家法律还是部门规章,对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的规定都过于简单概括,直至目前都没有针对具体实践活动中应当如何规范性操作作出更为详尽明确的法律指引。各家银行虽然都制定了相关业务的管理办法,但受其风险程度限制,部分银行仍然将其归入信用贷款范畴。
年,人民银行设立“中登网”作为应收账款质押的登记公示系统,从中登网上查询到,截止年4月在该网为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和保理业务所做的质押登记共约2.2万笔。
第二部分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常见风险
从实践中看,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出现较多的风险主要包括:
(一)真实性风险企业通过虚构应收账款方式来获得融资,是目前导致融资出现风险最直接的原因。虚构应收账款包括两类情况,一类是企业提供的交易合同、发票等自始就是虚构,作为权利质押对象根本就不存在;另一类是企业通过更改应收账款金额、期限和质量来骗取金额更高、期限更长的融资。
(二)信用风险在我国信用体系仍未健全的情况下,企业是否能够遵守诚实信用原则履行融资合同,也是融资出现风险的原因之一。比如挪用应收账款回款、擅自转让应收账款、通过互负债务方式抵消,隐瞒企业重大经营事项等等。
(三)合同纠纷风险在应收账款基础合同履行过程中,存在因合同标的物或者一方提供的服务质量、数量和期限等引发争议,从而影响应收账款质押权利的实现。
(四)其他风险如因不可抗力等原因造成合同解除的风险、应收账款的诉讼时效风险等。
第三部分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的投后管理要点分析
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的风险防范,除了在投前金融机构的尽职调查要审慎到位,融资企业案设计要严密周全外,如何做好投后管理也是金融机构防范和化解融资风险的重要依仗。根据以上对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的风险分析,在投后管理工作中主要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定严密的投后管理方案投后管理方案的设计,要坚持“一行一策,一企一策”。不同行业有不同的应收账款账期,不同融资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营销能力也都有所不同。金融机构首先应当熟悉和掌握融资企业所在行业的特点、发展前景、法律法规、行业政策所形成的监管环境等,根据融资企业所在行业的特点以及融资企业自身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确定资金监督管理力度,走访核查方法、频次,以及风险预警信号出现后的防范和化解预案等等。
(二)做实资金监督管理有力的资金监督管理,不仅能够确保资金流转安全,也能够通过交易资金流入流出时间、金额的差异来判断企业经营情况的变化,有利于及时发现风险预警信号。
1.融资资金进入融资企业账户后,金融机构应尽早对资金流向进行核查,确保资金用途符合融资申请;
2.就应收账款的划款和回款,要开立或者指定专门账户进行管理,通过定期获得银行对账单等方式来核实资金流向。如有必要,可以考虑通过资金全封闭运作的模式来确保资金安全。
(三)做好走访核查实践证明,实地走访核查是鉴别交易真实性的最佳手段之一,合理频次的现场检查也能够及时发现和避免融资风险的发生。实地走访调查的终极目标是为了核对交易的真实性和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因此实地走访要保持一定的频次,并采取多方核对的方式来互相验证。
现实中有部分金融机构在履行实地走访融资企业职责时,只简单要求融资企业提供合同、报表等各类资料以便应付存档,没有去应收账款质押第三方或者仓单涉及的仓库方进行认真核实,合同、报表等的真伪也没有认真核对。投后管理的实地走访流于形式,造成的教训是非常深刻的。
因此金融机构投后管理人员的现场检查,一是要采取“望闻问切”的手段来对融资企业进行研判;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现场勘查,通过与企业人员的访谈问答,通过企业财务、销售等各方面数据与往期的比对等来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二是通过融资企业提供的交易合同、仓单、发票、银行对账单等基本资料,同时到所涉及的交易对象、仓库、银行等进行实地确认核对,确保交易合同、金额、时间、对象等重点事项均为真实有效;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投后管理人员不能抱着怀疑一切的态度进行走访调查,而是应当提前与应收账款各方做好沟通,取得各方的理解与配合,避免对融资企业产生抵触情绪和负面影响。三是平时多注意收集融资企业的征信情况、涉诉情况以及舆情信息等。
此外,金融机构还应在走访过程中,尽量加强与核心企业的直接交流,最终做到信息互通。从根源上了解融资资金所指向的交易进展及资金流向,也是确保资金安全的有效手段。
(四)及时作出风险预警鉴于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方式下,缺乏实物抵押等相对强化的担保措施来降低风险,因此金融机构如何建立完成的风险预警机制就显得极为重要。一般而言,风险预警信号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所在行业整体经营形势发生的重大变化,如前几年钢铁行业形势下滑后,一批钢贸企业金融债权随之成为不良;
2.企业所在区域经济形势发生的重大变化,如部分地区互保圈事件爆发,形成的连锁反应导致多家不同行业企业金融债权形成不良;
3.企业的经营、管理出现的重大事项或发生的重大变化,包括高管人员的变动、重点客户的变动等。如曾有一笔金融不良债权,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企业主管财务的副总经理忽然辞职,企业在几个月的时间里仍未任命新的负责人,金融机构到现场索要资料时企业均以没有财务负责人来进行推托,最终在融资企业多次拖欠利息后,经过多次调查才发现企业实际控制人因经营不善擅自转让了股权,该笔融资最终因缺乏足够的警惕性而形成不良;
4.其他可能导致风险出现的重大变化,如企业股东个人情况的涉诉、涉案、重大疾病等等。
上述各类风险预警信号,并不必然导致风险的出现。但是任何事物都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金融机构在这些预警信号出现时,应当采取何种措施来应对就变得十分重要。
第四部分小结
本文从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现状及主要存在的风险入手,对该融资模式下的投后管理要点进行了分析。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因其质押物为非有形状态而被金融机构视为风险较高的信用贷款。因此仅仅设计好严格的准入制度、审批流程和合同文本还无法满足风险防范的要求。如何有针对性的对此类融资进行动态管理,如何建立严谨的投后管理制度并认真落实到位,才是决定此类融资是否安全回收的关键。
[1]采集自国家统计局网站年12月末统计数据。
新政策调整下消费金融市场的转型、风控、合规以及获客新趋势
1月13日(周六)
万里老师:消费金融与互联网金融专家,零售信贷业务专家。金融机构营销与管理资深顾问。
提纲:
第一部分:消费金融的趋势及发展
一、消费金融发展趋势
1.市场规模已成万亿之躯
2.互联网消费金融势不可挡
3.围绕消费金融的产业链已经形成
二、国外消费金融的发展
1.美国
2.欧盟
西班牙桑坦德消费金融公司
3.日本
武富士消费金融公司的不归路
三、我国消费金融的发展
1.我国消费金融的历史
1.1消费金融的鼻祖——文财神范蠡
1.2中国银行业的起源——晋商票号
2.我国消费金融的发展脉络
2.1消费金融公司试点
2.2当前消费金融的参与者
3.消费金融发展的三个阶梯
3.1消费金融1.0
3.2消费金融2.0
3.3消费金融3.0
第二部分:解读消费金融公司
1.消费金融公司的历史沿革
2.消费金融公司的三大派系
2.1银行系
2.2产业系
2.3电商系
3.消费金融公司的业务范围
3.1受托支付业务
分期业务
3.2现金贷业务
现金贷的畸形发展
4.消费金融公司的客群定位
4.1引流与分层
蓝领的消费信贷春天
4.2消费用途决定客户选择
房相关、车相关、生活相关、教育相关、生产相关
第三部分:解读互联网消费金融
1.与互联网相关的几个知识点
1.1互联网的力量
王者荣耀的“皮肤”交易
1.2大数据
1.3互联网+
2.互联网金融是什么?
2.1定义及基本特点
2.2互联网金融的形态
微众银行
3.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十大冲击
3.1从Bench到Online
3.2从8H*5D到24H*7D
3.3对实体金融货币的冲击
比特币的横空出世
3.4成本冲击
3.5服务领域和空间的延伸
3.6打破金融格局,成就“虚拟恐龙”
一个产品干掉一家银行的零售线
3.7产融结合
3.8改变金融竞争策略
3.9冲击现有规则
3.10冲击监管理念
4.互联网消费金融案例
4.1京东白条
4.2花呗与借呗
4.3招联消费模式
第四部分:消费金融的信贷风险
一.消费金融面临的风险点揭示
1.政策风险
1.1宏观调整
1.2金融监管
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处罚
2.市场风险
2.1宏观经济
2.2银行业市场变动
2.3消费金融市场变化
现金贷、校园贷
2.4多种融资渠道冲击
车贷公司、分期公司、抵押专营公司
3.产品风险
3.1产品设计不足
套取审批规则/分期项目依赖性
3.2模仿带来的苦果
视频贷款机与日本的居酒屋消费借款
3.3监管规定限制
4.获客渠道风险
4.1现金贷渠道的无底线
包装材料/多级代理
4.2分期渠道的非专业性
中介勾结/人头贷
4.3互联网金融与消费金融的关系
大数金融的经营模式/长银58股东结构
4.4异业联盟
5.客户风险
5.1客户准入
骗贷/套取审批规则/首付贷
5.2区域风险
风险客户区域化区别
5.3用途合规性
6.员工风险
6.1内外勾结
无间道的卧底
6.2利益驱动
视频资料展示
6.3业绩压力
二.大数据风控的应用
大数据画像
1.互联网大数据风控的九种维度
1.1身份验证
1.2信息识别
1.3行为识别
1.4黑名单匹配
1.5通讯设别
1.6消费记录识别
1.7社会关系
1.8社会属性和行为
1.9司法信息
2.大数据风控运营
2.1贷前调查:以人工智能给客户画像更精确
2.2贷中审批:你是来骗钱的吗?
2.3贷后管理:互联网时代的你,无处遁形
第五部分.现金贷新规解读
一、逐条解读现金贷新规
1.六条“基本原则”
2.三项“网贷规定”
3.四项“资方规范”
4.四条“中介划线”
5.三条“惩治措施”
6.六项“工作要求”
二、新规出台的背景和趋势
新规对行业内的影响
(银行等金融机构、P2P机构、互联网金融平台、消费金融)
第六部分.现金贷新规后的转型路
1、资方的转型:银行、保险、企业
2、持牌机构的未来:消金公司、P2P、小贷公司
3、非持牌机构的突围:场景化、助业贷、获客导流
4、产品设计转型:从现金贷定义设计产品
1月14日(周日)上午
孙冰青老师:同盾科技专业服务部、行业风控专家、售前技术专家
提纲:
一、目前互联网消费金融面临的风险
1.欺诈类风险
1)垃圾注册
2)薅羊毛
3)账号盗用
4)撞库攻击
5)众包
2.欺诈技术详解
1)虚假号码
2)通讯小号
3)IP地址
4)模拟器/仿真器
5)改机工具
6)催收升级
3.信用风险
1)多头借债
2)还款意愿
3)还款能力
二、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解决之道
1.标准化的解决方案
1)账户保护
2)反作弊工具
3)账号盗用
4)IP分析
5)贷前审核
6)贷中、后监控
7)信用评分
8)逾期催收
2.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1)授信评分模型
2)资产定价模型
3)客户沉默监控
4)客户兴趣雷达
11月14日(周日)下午
俞洲老师:天创信用高级风控专家、专注于银行、互金等领域的精准营销和量化风控研究
提纲:
1.数据驱动精准营销的概念和内涵介绍
1)精准营销的核心理念
2)精准营销的主要两大类型
3)精准营销与传统营销模式的区别
4)精准营销的应用基础
2.基于客户生命周期的信贷精准营销体系介绍
1)信贷精准营销体系概述
2)获客的信贷精准营销示例
3)活客的信贷精准营销示例
3.精准营销的策略设计
1)精准营销的策略设计概述
2)事件式营销策略设计示例
3)基于预测型模型的营销策略设计示例
4)精准营销策略的实验设计示例
4.精准营销活动效果监控与分析
1)精准营销活动效果评估与监控的维度
2)精准营销活动效益评估模型
3)基于实验设计的效果分析示例
课程收益:
1、充分了解消费金融面临的风险点;
2、规避政策风险带来的“泰山压顶”;
3、学会应对获客渠道带来的“中介风险”;
4、面对日益复杂的消费金融市场风险,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5、了解未来消费金融发展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