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疗效最好 http://pf.39.net/bdfyy/tslf/一热点资讯(一)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具体措施。《意见》指出,预算体现国家的战略和政策,反映政府的活动范围和方向,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更加有效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更好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保障。《意见》提出,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预算法定,坚持目标引领,坚持底线思维。《意见》明确了6个方面的重点改革措施。一是加大预算收入统筹力度,增强财政保障能力。规范政府收入预算管理,加强政府性资源统筹管理,强化部门和单位收入统筹管理,盘活各类存量资源。二是规范预算支出管理,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化。加强重大决策部署财力保障,合理安排支出预算规模,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推进支出标准体系建设。三是严格预算编制管理,增强财政预算完整性。改进政府预算编制,加强跨年度预算平衡,加强部门和单位预算管理,完善政府财务报告体系。四是强化预算执行和绩效管理,增强预算约束力。强化预算对执行的控制,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优化国库集中收付管理,拓展政府采购政策功能。五是加强风险防控,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健全地方政府依法适度举债机制,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防范化解财政运行风险隐患。六是增强财政透明度,提高预算管理信息化水平。改进预决算公开,发挥多种监督方式的协同效应,实现中央和地方财政系统信息贯通,推进部门间预算信息互联共享。《意见》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把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上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主动谋划,精心组织,扎实推进改革,推动预算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二)韩正:坚决遏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量,稳妥化解债务存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15日出席省部级干部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专题研讨班座谈会,听取学员代表发言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科学分析研究经济形势,抓好财税重点工作,推动建立现代财税体制,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韩正表示,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攻坚克难、积极作为,我国经济在消化疫情影响的条件下实现恢复性增长,成绩来之不易。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国内国际形势发生很大变化,我国经济运行还面临很多不确定性,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全面、客观、冷静分析研究经济形势,直面问题挑战,把握好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三个关键,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韩正强调,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要站在党和国家全局的角度,扎实做好各项财税工作。要坚决遏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量,稳妥化解债务存量,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要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做深做实项目储备,提高项目成熟度。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不断完善政策工具箱,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切实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要完善监管体制机制,依法依规处置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要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稳步有序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做好社会保险费和非税收入划转税务部门征收工作。要压实地方政府责任,做好财力保障,确保兜牢基层“三保”底线。要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财税铁军。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专题研讨班全体学员参加座谈会,来自江苏省、河南省、广东省、陕西省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审计署的学员代表作了发言。(三)央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要成果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报告指出,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要成果。总体看,经过治理,中国金融体系重点领域的增量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存量风险得到逐步化解,金融风险总体可控,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具体而言,一是宏观杠杆率过快上升势头得到遏制。宏观上管好货币总闸门,结构性去杠杆持续推进。前期对宏观杠杆率过快增长的有效控制,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赢得了操作空间。二是高风险金融机构风险得到有序处置。对包商银行、恒丰银行、锦州银行等分类施策,有序化解了重大风险,强化市场纪律。三是企业债务违约风险得到妥善应对。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持续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不断完善债券违约处置机制。四是互联网金融和非法集资等风险得到全面治理。全国存续的P2P网络借贷机构数量和规模大幅压降,非法集资等活动得到严厉打击,各类交易场所清理整顿稳妥有序推进。五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制度建设有力推进。出台资管新规相关配套细则并推动平稳实施,影子银行无序发展得到有效治理。初步建立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金融控股公司、金融基础设施等统筹监管框架,扎实推进金融业综合统计。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新证券法开始实施。报告在谈到金融科技监管时表示,要打造包容审慎的创新监管机制。针对金融科技创新发展新形势,我国金融管理部门积极探索符合新事物内在发展规律、高度适配我国国情的金融科技监管路径,全面提升监管效能。一是划定刚性底线。以现有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基础性标准规则等为准绳,明确创新红线。二是设置柔性边界。平衡好安全与效率的关系,运用信息披露、公众监督等方式,让人民群众参与金融科技治理,为金融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三是预留创新空间。在固守安全底线基础上包容合理创新,使持牌金融机构享有平等参与创新的机会。(四)国务院金融委:研究加强地方金融机构微观治理和金融监管等工作4月8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金融委)召开第五十次会议,研究加强地方金融机构微观治理和金融监管等工作。会议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金融委主任刘鹤主持,金融委成员单位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会议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保持宏观金融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执行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宏观政策的首要目标是保就业和保市场主体。要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特别是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lash.com/zlfz/9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