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款定制网约车D1发布滴滴入局造车业能

继滴滴布局了无人驾驶网约车之后,11月16日,滴滴出行举办第12场“滴滴开放日”,正式发布全球首款定制网约车D1。这款车基于滴滴平台上5.5亿名乘客、上千万名司机需求,百亿次出行数据,针对网约车出行场景,在车内人机交互、司乘体验、车联网等多方面进行定制化设计。滴滴网约车CEO付强告诉《中国经营报》等媒体记者,D1将首先在长沙试运营,陆续推广到全国,让更多用户可以通过滴滴APP呼叫D1,让用户都能真正做到“不买车,也能坐上更舒适的好车”。

极光数据显示,包括曹操和T3在内的网约车平台正在逐渐蚕食滴滴市场,这次入局造车业,能否稳住滴滴的市场份额的同时,也可以冲破网约车的“天花板”?

D1或是网约车平台“去租赁化”探索

11月16日,滴滴出行举办的第12场“滴滴开放日”,正式发布全球首款定制网约车D1。这款车基于滴滴平台上5.5亿名乘客、上千万名司机需求,百亿次出行数据,针对网约车出行场景,在车内人机交互、司乘体验、车联网等多方面进行定制化设计。付强透露,D1将首先在长沙试运营,陆续推广到全国。

“D1的开发是滴滴出于提升效率和安全甚至是营运盈利能力方面的考虑,另外,在‘去租赁化’的行业大趋势下,滴滴出行与车企合作也在探索更适合的车源。”东南大学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顾大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滴滴相关负责人指出,在运营模式上,D1由滴滴负责定制和采买,交由招募的司机租赁驾驶。程维表示,在运营模式上,将实现从整车付费到按公里付费的转变。按照程维的说法:“是汽车的一次产业升级,就像运营商与手机厂,预存话费送手机。”这意味着,D1是第一台不按照整车付费,而按照公里付费的汽车。

据了解,目前滴滴礼橙专车大多使用20万元以上的合资品牌中高端轿车,乘客能否接受全新的国产纯电车型仍然是个问号。同时,如果以2元/km的标准收费,车辆每天营运里程约为km,每天元的“份钱”,司机并不容易接受。

过去,滴滴通过高额补贴,吸引众多私家车加盟滴滴,但也成为滴滴的掣肘。所以说,从收费上来看,滴滴D1是滴滴决定盈利的开始,而在此之前的利润点是“以租代购”,简单来说,是一次融资租赁,是指网约车司机以较高的价格向租赁公司租车,租够数年后车辆归个人所有。

不过,以租代购渐渐露出弊端。随着滴滴出行带动的网约车行业的崛起,以租代购成为了很多滴滴新手司机选择的入行方式。不过,小桔车服相关负责人表示,年滴滴接到了很多“以租代购”形式网约车司机的投诉和求助。有些司机表示,交了租金,但是迫于某些原因不再继续从事网约车行业,而中途退租费用甚高。还有些司机表示,“以租代购”形式合约期一般为3年,且贷款利率较高,而平台机制、政策法规等方面将直接影响司机收入。

记者采访滴滴司机了解到,打车旺季时间为夏天和冬天的几个月,在春秋季节,滴滴司机收入相对较低,其平均收入差距甚至在2到3倍。滴滴司机收入不稳定性与以租代购的“稳定还款”形成了鲜明对比,淡季收入无法支撑缴纳租金会让一些滴滴新手司机还款吃力。

因此,从去年开始,滴滴出行就一直尝试降低对租赁公司的依赖。年8月,滴滴出行旗下小桔车服正式在全国范围内暂停以租代购车辆入驻滴滴平台。小桔租车平台在年开始推动租车合同和交易线上化,合同线上签署,租金线上支付,以避免阴阳合同、多收费等问题。

传统车企登上网约车舞台

就在滴滴入局造车业之前,传统车企也带着供应链优势进入了网约车市场,逐渐登上网约车行业的主舞台。极光数据研究院给出的市场数据显示,目前以T3出行、曹操出行等传统车企打造的网约车平台用户活跃度跃进网约车市场第五和第六。

独立分析师唐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上升势头比较好的网约车品牌,基本都是背靠车厂的,滴滴需要弥补这一个短板。滴滴作为中国最大的出行平台,近年来市场份额一直被T3、曹操等侵蚀,原因之一就是缺乏自有车辆,平台的优势无法弥补车辆来源方面的劣势。而在主要车企中,比亚迪本身实力强劲,也没有做自己的网约车产品,同时跟滴滴一直有合作。“而且,未来的网约车,一定是会向无人驾驶方向发展,可以说谁率先将无人驾驶技术成熟商用,谁就具备了极大的竞争优势。滴滴想要改变目前被侵蚀市场的局面,也只有在无人驾驶提前布局才有希望。”

根据极光发布的《年Q3移动互联网行业数据研究报告》显示,疫情发生以来,以曹操出行为代表的头部B2C网约车平台在Q1触底反弹,在Q3时渗透率达1.06%。

相关数据显示,曹操出行渗透率保持领先,Q3安装渗透率达1.06%,超过去年第四季度的渗透率水平。就在滴滴的花小猪品牌上线后,直到9月份用户活跃度排名第四,今年5~8月份曹操出行和T3出行用户活跃度分别为第四和第五,花小猪居后。此外,头部B2C网约车APPMAU较上季度涨跌互现,其中曹操出行涨幅最为明显,3季度MAU达.7万人。另外,T3出行用户活跃度在今年10月份排名市场第6位。

后疫情时代,网约车中B2C模式的经营韧性较好,其网约车车辆资产由平台承担,减少司机在疫情期间未开工状态的经营成本,同时,统一的车辆管理为司乘的疫情防范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电动车技术逐渐成熟,是非常适合做网约车的,能大大降低运营成本。并且能够缓解车厂的销售压力。”唐欣解释道。

曹操出行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公司已经重启B轮融资,增资主要目的是扩大市场规模,持续投入运营车辆。截至年11月,曹操出行已经在全国55个城市上线,累计投放车辆超过5万辆,注册用户达万名。“车企切入出行,绝非为了卖车,而是为了适应未来出行需求,重塑包括研发、制造、供应链、营销的全产业链,知晓未来汽车的模样。”上述负责人表示。

车企进军网约车市场,有很多天然的优势。该负责人表示,传统车企因为供应链掌握在自己手里,会比纯平台具有更多的优势。除了纯个人车主的车辆来源不受平台控制之外,共享汽车和专车的来源无疑都由平台决定,因此采用自家的汽车当然是首选。传统车企的全环节成本控制也能带来价格优势,传统车企的出行平台能够以接近成本的价格拿到车,在投放、维修上也有更低的成本。具有传统车企背景的平台与纯互联网出行平台相比形成的价格优势可以长期存在,比一般的价格战更具竞争力。

不过该负责人也坦言,传统制造商拥抱互联网转型做网约车也存在着困难。车企做出行行业并不在于硬件上的难度,而是主机厂背景的出行平台要包容互联网人,不断地进行文化融合。“比如我们的技术人员,有的身边就是弹簧床,晚上就睡在办公室,这是我们从未想到的。双方需要不断进行文化融合,比如我们从衣着这样的小事开始,不再要求员工一定要西装革履地来上班,允许员工在办公室放置折叠床,认可他们一些个性化的需求,从思想上从行为模式上都开始真正做到转型。”

END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lash.com/zlfz/9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