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租赁的合同风险如何控制

融资租赁企业经营风险管理,最好的办法是一项一立,一项一档,每一个项目都要有一个严密完整的管理链条。在这个管理链条中,通常会按交易进度将每一个项目分成租前、租中、租后三个阶段:

租前风险管理一般包括项目的受理和立项、尽职调查、审核决策;

租中风险管理一般包括合同管理和资金拨付;

租后风险管理则包括租赁资产的分类、租赁资产风险预警、风险资产的处置。

笔者认为:租前风险管理的核心是尽职调查、租中风险管理的核心是合同管理、租后风管理的核心是预警制度。

合同管理的基本程序是:合同范本的制作、合同内容的审查和修订、合同的签订。因此,本文主要从这三个方面简述如何防范控制融资租赁的租中风险。

1、融资租赁合同范本的制作

为了方便开展业务,融资租赁公司应当制作合同范本,并要求业务拓展部门熟知合同范本的内容。合同范本的制作应当由专业律师会同融资租赁公司的风险控制部共同制作,力求最大程度匹配公司的经营需求、经营能力、主营业务方向、风险控制目标等。

制作融资租赁合同的范本应当遵循依法、权利义务对等、配套文件齐全、分类明确的原则。

(1)所谓依法,是指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融资租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地方性文件的规定。以避免合同的全部条款或部分条款无效。

(2)所谓权利义务对等,是指既不能忽视出租人可能面临的风险,又不能一昧地压榨承租人,导致权利义务严重失衡或违约后果过分严重。应当充分考量多方权利义务,做到互相平衡。

(3)所谓配套文件齐全,是指融资租赁合同根据融资租赁的类型和交易结构的不同,应当具备不同但完备齐全的合同文件,比如:买卖合同、租赁合同、融资租赁合同、回购合同、保证合同(抵押合同、质押合同)、租赁物列表、租金支付列表、租赁物交接清单等。

(4)所谓分类明确,是指根据营业项目的标的物分属不同行业,将合同进行分类,比如:机械类、房地产类、特许经营权类、PPP项目类、车辆使用权类等。

2、合同内容的审查和修订

合同内容的审查和修订是指每一个项目经过投资决策机构表决通过之后,应当根据尽职调查的内容和结论、决策机构的表决意见、该项目的具体特点对交易文本进行修改和完善。从合同的主体、内容上,对合同的准确性、完备性、权利义务关系的明确性、救济手段和争议解决的针对性等进行全面审查。

为了保障审查的效率和实用性,合同审查的一般的程序为:

(1)业务拓展部门提出交易流程风险节点及修订意见;

(2)法务和风险控制部将需修正或添加的条款进行梳理,并在范本基础上融合完善,形成初审文本;

(3)由业务拓展部门将修改完善的文本再次审查或与承租人沟通拟定文稿后,交由法务或风险控制部进一步完善;

(4)交由主管领导审批后固化交用(如有新的修改意见由法务部门再次审核)。

3、合同的签订

融资租赁合同的签订可以说是资金拨付前的最后一道关卡。因为合同是每一个交易中的最重要的文件,没有之一,而是唯一。所以签订合同必须确保合同签订行为的合法有效,确保前期交易目的的实现、确保合同文本能够落到实处,因此应当







































白癜风诊疗康复
白癜风专家李从悠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lash.com/zlfz/3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