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A股市场早盘冲高后震荡走弱,上证指数报.40点,微跌0.13%;深证成指报.46点,下跌0.24%;创业板指报.21点,下跌1.25%。两市成交再超万亿元大关,达到亿元;北向资金大幅净流入.02亿元。板块上,医药生物大幅冲高3.43%;银行地产受相关消息刺激,分别上涨2.23%、2.08%;建筑材料、家用电器分别上涨1.97%、1.59%。电力设备、煤炭板块跌幅居前。(数据来源:Wind,截至.11.14)
港股延续强势,医疗保健及地产建筑业均迎来大幅反弹。碧桂园暴涨45.54%,阿里健康上涨15.74%。(数据来源:Wind,截至.11.14,以上提及公司名仅用于举例说明,不代表任何具体的投资建议,不代表个股推荐)
景顺长城投研团队认为,展望后市,积极信号得到确认,叠加市场估值具备吸引力,整体机遇或大于风险。港股方面,前期市场悲观预期释放充分,叠加积极因素出现,对后续市场环境不必过于悲观。
支持民企融资“第二支箭”发力,中央部署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二十条措施
年11月8日,交易商协会发文会继续推进并扩大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支持包括房地产企业在内的民营企业发债融资。
“第二支箭”由人民银行再贷款提供资金支持,委托专业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通过担保增信、创设信用风险缓释凭证、直接购买债券等方式,支持民营企业发债融资。
交易商协会预计可支持约亿元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后续可视情况进一步扩容,此金额是协会新闻稿中预计,但该金额是针对“第二支箭”,并且提到“中债增信支持民营地产发债工作纳入融资支持工具”,这可能包含年以来中债资信及其它市场机构通过CRMW和担保发债支持的民企融资金额,实际额度在担保、创设缓释凭证及发债之间的额度分配及近期落地额度未可知。这一消息大幅提振地产产业链情绪。
10月新增社融大幅低于市场预期,存量同比增速回落到去年年底水平。10月新增社融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亿元,大幅低于市场预期的1.6万亿元;新增信贷亿元,同比少增亿元,低于市场预期的亿元。10月社融存量同比增速降低至10.3%,这一增速与去年年底12月的增速水平一致,是今年4月疫情冲击以来的最低增速。此外,M2、M1同比增速下降,M1同比增速的降幅要明显大于M2的降幅。
上周,中央公布了疫情防控优化二十条,加大“一刀切”、“层层加码”等问题的整治力度,发布后机票、酒店等搜索量大增。
美国CPI通胀大幅低于市场预期,预计明年一季度前后停止加息
11月10日公布的美国10月份CPI核心环比增速0.3%,大幅低于前值与市场一致预期(前值0.6%;彭博一致预期0.5%;克利夫兰联储通胀预测0.54%),大幅低于预期,数据公布后十年期美债利率盘中下行近30bp,标普上涨4.6%,黄金上涨2.6%。
基准情形下,我们预计美国表观通胀已经在今年三季度见顶,明年二季度有望回到4%左右;核心通胀同样年内见顶但一季度缓慢下行,二季度开始下行速度进一步加快,二季度末回到4%附近。
在这一通胀路径下,我们预计,从当前到明年底,美联储政策路径可以分为三步走:未来一两次会议可能先退坡,到明年一季度前后停止加息,下半年降息预期升温甚至可能转为降息。
但这背后存在两朵“乌云”,一是美联储的加息路径对这件事本身的判断,如是否鲍威尔依然坚持11月FOMC会议上对于加息路径的判断;二是已经加息的幅度在金融条件上对增长的压力。前者可能使得融资成本的下行推迟,而后者则是通过压制增长对股市盈利带来更大压力。
A股:积极信号得到确认,叠加市场估值具备吸引力,整体机遇或大于风险
上周发布的10月经济数据显示内需外需进一步走弱,经济动能较差。其中金融总量数据低于市场预期大幅回落,主要原因是居民去杠杆;核心CPI维持低位、PPI同比转负,反映经济循环仍受阻。
外需方面,出口数据延续下滑,数据较差。但压制需求的几个核心矛盾在本周都出现了积极的信号:疫情防控方面,政治局会议优化防控政策,强调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而不单单仅提及“统筹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
地产方面,政策支持态度更加积极,“第二支箭”支持民营房企发债,有望改善房企融资环境,预计后续需求侧政策也会逐步出台,地产的信用派生能力有望得到激发。
前期信贷扩张依赖于逆周期调节手段的基建投资,但由于需求侧受到制约,经济内生动力疲弱。随着制约因素的弱化以及信心的恢复,政策宽信用有抓手,宽货币逐渐向宽信用传导的进程有望加快,经济有望企稳回升。
海外方面,美国10月CPI回落速度快于预期,市场对美联储后续加息幅度减弱的预期升温,一方面,货币政策转松缓解增长压力,经济浅衰退和软着陆的可能上升;另一方面,我国货币政策自主性或能得到增强。
后续市场的表现仍然需要政策的落地、经济转好的信号等实质性转变来驱动,尤是国内的房地产和消费等领域的政策支持对于主要矛盾的改善成效能否体现。需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