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到如今,融资租赁已经在中国走过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这30多年间,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且始终在摸索中前行,在坚守中发展。
近日,在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租赁业工作委员会举办的“中国融资租赁发展论坛”上,多位业内人士共同回顾了融资租赁行业走过的发展历程,分析当前融资租赁行业面临的风险和问题,并指出行业更应该回归“租赁本源”,将设备租赁作为业务发展的核心,以设备融资作为业务创新的基础。同时,融资租赁行业要把目光更多投向中小微企业,运用新科技手段,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
服务实体经济大有可为
融资租赁是集融资与融物、贸易与技术更新于一体的新型金融产业。在融资租赁业务中,出租人会根据承租人的特定要求,出资向第三方(供货商)购买租赁设备,并租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则分期支付租金,在租赁期内租赁设备的所有权属于出租人,而承租人拥有租赁设备的使用权。由于其具有融资与融物相结合的特点,融资租赁行业一直将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制造业作为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从年开始,国内融资租赁业进入了几何级数增长的时期,融资租赁市场更加多样,服务功能也更加完善,业务领域持续拓展,融资的渠道更加多元。相关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各类融资租赁的公司已经接近1万家,业务规模超过5万亿,在交通运输、医疗卫生、文化教育、节能减排、工程机械、机床、印刷等众多的领域为实体经济提供了融资的服务。
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副会长原高强指出:“现阶段我国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融资租赁行业正在经历由‘追求规模和速度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向‘追求资产质量与风险管理的专业化经营方式’转变。融资租赁企业应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回归融资租赁本源,将设备租赁作为业务发展的核心,以设备融资作为业务创新的基础。同时,努力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意识,加强资产管理能力,延伸融资租赁的链条,改善盈利的模式和盈利的水平,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史燕平也表示,近十年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总体规模大幅提升,作为紧密结合实体经济的金融工具,融资租赁在服务中国制造业发展上大有可为。在中国制造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融资租赁企业应积极把握服务制造业方向,更好地助力中国制造业发展。
在福建省厦门市,融资租赁行业已经成为当地重点发展的行业之一。厦门市金融工作办公室副巡视员喻皓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融资租赁是连接最紧密的一个行业。相信随着融资租赁监管框架和法律规范的不断完善,以及国内产业结构的持续升级,融资租赁行业未来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