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人员的价值在于发现风险并提出风险控制措施。租赁公司的信用风险一般来说比银行要高,风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笔者认为租赁公司的首要风险是战略风险,可以简单理解为做什么业务和不做什么业务有一个清晰的定位。
新创立的租赁公司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什么业务都做,结果什么业务都做不好,几年之后以踩雷停摆收场。为避免这种情况,首先应该从自身的资源禀赋来思考战略风险,未及成年的小孩父母是最大依靠,同样新成立的租赁公司,股东就是最大的资源,有一个好股东就像有一个好爸爸不仅可以提供业务支持,做集团业务,还可以提供资金支持,股东提供借款或担保。暂且不谈股东提供实质担保的业务,在这里风险只是起到合规审查的作用,主要是监管风险,风险控制在公司中相对重要性程度不高。风险控制最大的价值是对信用风险的识别和把控。在做市场业务的情况下,不管有没有实力强大的股东都需要接受市场的检验,但不同类型的租赁公司的资金成本是不一样的,所面对的风险也不一样。现在央企系租赁公司、大银行的金租成本都是非常低的,所以他们可以做转租赁业务、地铁类项目、一二线城市城投业务,直接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甚至国有大行竞争,有些金租成立的初衷就是为了突破银行区域化的限制和监管的规定,在全国展业,这一类公司的风险控制更多的可能是对宏观政策的把握,因为本身的主体实力都比较强,外部信用评级可以做到AAA,业务的成败更多考验的是业务渠道的获取,盈利的关键是资金成本的控制。
我想大家更关心的是一个中等成本甚至较高的成本的租赁公司如何把握战略风险。还是从租赁公司的起源说起,租赁公司最早是为了解决设备购买过程中资金不足的问题应运而生的。租赁公司天然与实业联系紧密,这也是国家早年间大力鼓励发展租赁公司的原因。直接租赁业务在风险缓释上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一是设备租赁物本身是有价值的,特别是通用型的设备,折价低,流动性好,可以参考二手车的价值。二是设备直接就可以产生收益,可以根据客户的订单量来判断,设备的产值是多少,多长时间可以回本。三是直接租赁是购买新设备,大多数情况下,客户是新接订单或者判断市场景气度较好的情况下才会购买新设备,这也是有利于降低风险的一个因素。所以有一段时间租赁业界希望回归租赁本源,回归直接租赁。大家都知道直接租赁好,但实际上直接租赁的占比是非常低的,主要原因是每年新增设备是有限的,而租赁公司前几年如雨后春笋般成立,僧多粥少,支撑不起股东的期待。截止年底租赁公司总资产规模超过6万亿,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类信贷业务,租赁行业也有影子银行之称,这已经脱离租赁的本源,租赁物成为了形式租赁物,所谓“搭结构”,本质上是为了满足合规要求的无奈之举。
以直接租赁为主业的租赁公司战略风险较为可控,比如厂商租赁专注于厂商相关行业的设备即可,厂商还可以提供回购,不好的地方在于厂商所处的行业如果不景气的话,租赁公司也跟着遭殃,这类租赁公司的使命就是协助主业销售,独立性不强,但对个体项目的把控,由于全部是一类客户,行业知识也更好累积,学习的速度很快。
最近和一线租赁业务朋友聊天,今年上半年融资租赁业务投放量急剧下降,一单都没做的项目经理大有人在,市场原本没那么糟糕,但因雷暴不断,致使市场恐慌情绪蔓延,出现了有钱不能放、有钱不敢放以及确实没钱放等市场窘境,下半年行情如何?预计低迷状态不容改观,究其原因,去杠杆强压监管政策之下,冒进投放,不出问题则好,若出问题,“顶风作案”的帽子扣下来,真是吃不了兜着走。
上周末,gaobanker(现任职某知名租赁公司战略发展部,曾供职于招行银行和平安银行总行战略规划部。获中国人民大学市场营销学学士、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问我怎么看这波违约潮?我反问他怎么看?他非常认真的总结到:
“我们觉得这波比较集中的不良爆发,出问题的不光是以前一有风吹草动就倒一片的民营中中小企业,这波涉及到的很多是上市公司,甚至国企。市场好的时候,资金链能接上,表面风平浪静。金融去杠杆背景下面,一旦资金续不上,流动性危机就演变成信用风险,这一旦形成一个趋势,大家更愈发谨慎,市场流动性越紧,出问题的可能要越多,这是一个市场自我出清的过程,要持续一段时间,所以今年风险形势不容乐观。资产投放方面肯定会谨慎一些,审批的标准也会提高,授信额度和期限会缩水,资金方和资产方的日子都不会好过。”
前海尔金控集团首席风险官翁总在朋友圈分享:在经济下行周期中,什么技术都苍白无力,但不意味着可以坐吃山空,在顶层应该想清楚4件事:
1、是采取激进、稳健,还是保守的策略,结果大不相同(好多人不信邪,以为自己有独门绝技);
2、单一行业、单一客户风险敞口的管理,不能因为一个行业或一个客户的坏账,让公司资本消耗殆尽;
3、对单一行业、单一产品做到风险定价,将行业或产品的预期损失转移给那些还得起的客户。这样你才能真正赚到钱!
4、如果它是暂时性的流动性出现了问题,是否看好它的前景,采取债股互换的策略,给它休养生息的时间。
君创租赁CEO李思明总说:未来这两三年,监管规范了,一堆坏账也就盖不住了,加上大批空壳出清,能熬过去的,就是胜利。
租赁公司最大的风险是什么呢?
亚丽老师的观点一针见血!今年4月12日给我留言:比较过业内不同公司的业务体系,当然也包括风险管控在内。个人认为租赁公司最大的风险首先在于战略风险(行业的选择,目标客户群的定位,本身决定了业务所面临的风险不同,需要的风险管控体系和风控人员的素质也不同,这是要跟随战略而不同的)。比如,有些租赁公司想布局农业,而农业相对工业而言,设备相对少,整体而言是不太适合做租赁的,而你非要做农业的租赁,这个战略本身就决定了业务整体风险会相对高,而与基本的风控人员水平可能关系没那么大。再举个正面的例子,远东为什么风控比较高,一方面与风控文化和风控人员素质及薪酬绩效考核体系有关,但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它的风控重点是与业务战略相对应的。制造业项目平均金额近万,可以承受业务人员尽调风控二次复核的运行成本,同时针对民营项目最大风险为信息不对称风险的特征,最强调尽调核心就是要取得老板的内帐,这是当年业务项目中除了价格谈判之外难度最高的一个任务。包括以行业专业化的运行体系这是提高风险管控水平的一个战略思路。相比之下,仲利小额的市场定位,如果用远东这套逻辑和体系,反而做不成事了,更别谈风险管控了,因为还没等你尽调完,客户已经和竞争者签下合同了。总之,想说明的是,风险管控不是单一的技术问题,而是关切战略定位,业务运行体系和人才素质、文化体系等全方位的因素而定的整体考量。
7月2日,亚丽就网友提问对此问题再做补充说明:现在行业不良多了,大家才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