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自贸片区首批大型设备融资租赁业务近日落地,融资租赁业是厦门自贸片区重点培育的产业之一,从飞机租赁到船舶租赁,又延伸至大型设备租赁,厦门自贸片区融资租赁业取得一个个突破,为片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挂牌两年来,厦门自贸片区充分发挥“保税+”政策功能优势,通过政策扶持、服务机制创新等措施,积极吸引融资租赁企业落户,打造区域性融资租赁集聚区。累计引进家融资租赁企业、注册资本亿元,融资租赁企业经营情况较好,实际开展业务并缴纳税收的企业有89家,年纳税2亿元。融资租赁取得长足发展,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进一步增强,融资租赁集聚区成效显现,正成为厦门自贸片区类金融业的一张亮眼名片。
工程机械租赁备受青睐
近期,多个工程机械租赁项目落地厦门,租赁设备迅速投入厦门建设,服务福建及东南亚“海上丝绸之路”的基础工程建设。
工程机械租赁缘何颇受青睐?据了解,国际上,在工程机械产业利润中,制造仅占30%-40%,流通及售后服务领域占60%-70%,在流通及后续服务产生的利润中,超过60%是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实现的。在我国,工程机械租赁行业起步较晚,厂家往往相对重视产品制造阶段的利润空间,却忽略了工程机械租赁方面的契机。
“融资租赁就像‘租房子’,承租方定期向租赁公司支付租金,获得使用权或所有权,以这种方式可以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大大减轻承租方的资金周转压力。”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瞄准这一商机,片区抢抓机遇,加大政策引领,做大做强融资租赁产业,取得全方位突破。
融资租赁业形成品牌效应
众所周知,厦门的融资租赁业最初从飞机开始,如今已发展成为全国第三大飞机融资租赁聚集区。截至今年一季度,片区累计完成40架、42亿美元的飞机租赁业务,成为中国南方第一个同时开展经营性和融资性租赁、本地和异地航空公司租赁、整机和发动机租赁为一体的区域。
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融资租赁业是连接实体产业、金融业的桥梁,在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已成为金融资本服务实体经济的有效渠道。”
今年4月初,厦门融资租赁业务范围成功从飞机拓展至船舶,片区内首个船舶融资租赁项目落地,项目金额达1亿元。
今年来,厦门自贸片区多家融资租赁公司积极拓展船舶租赁业务,厦门航运生态链的构建顺利开展。
制度创新引领产业发展
从无到有,得益于自贸试验区创新的氛围和政策的支持,融资租赁业在厦门自贸片区实现了爆发性增长。
厦门自贸片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管委会高度重视融资租赁业发展,建立领导小组机制,成立“保姆式+专家化”的服务团队,协助租赁公司进行政府部门协调、商事登记、日常税务申报,提供政策咨询,再到业务开展的全流程“一条龙”服务。
同时,厦门自贸片区强化制度创新引领作用,采取优惠政策扶持与平台服务相结合的组合拳推进办法,出台实施厦门自贸片区租赁业发展办法、融资租赁外汇管理操作规程及飞机租赁的“一事一议”等优惠政策和招商办法。
截至目前,片区金融租赁企业与商业性融资租赁企业均已成规模发展。多家央企金融租赁公司已在片区内设立项目子公司并开展业务;全国民营租赁企业鑫桥租赁等诸多企业也相继落户,多家国有企业以及知名民营企业也纷纷在区内设立融资租赁企业,厦门已经成为国内知名的融资租赁集聚区。
下一步,厦门自贸片区还将继续做大做强融资租赁业务,强化飞机租赁、船舶租赁、大型机械租赁等业态的集聚优势,打造成区域性融资租赁集聚区,服务实体经济持续发展,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信息来源:厦门网
解读宏观经济政策
追踪金融热点事件
分享行业前沿信息
发力服务实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