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的蓝字 大白话就是"以租代购",以极低的首付(约裸车价的10%)按揭一辆汽车,每月付租金,到达约定期限后,车辆户头由公司过户给承租人,其实说穿了和银行的按揭没有实质上的区别,仅有产权和资金杠杆的区别。 我印象中至年起中国就面临一波资产慌,所以各地风投天使风起云涌,造就了如dd出行mt外卖等数不清的死了的仍然活着的所谓o2o神话,进入年资本开始收缩,发现钱也不是这么烧的。 国内做融资租赁行业的其实并不仅局限于“家用轿车”这个标的物,但家用汽车具极大的需求,市场潜力当然不用细说,年汽车以租代购之所以得到爆发式增长,也是借了滴滴优步的东风,以我们公司为例,仅广深两地-年就售出多台各类A\B级轿车,年网约车新政颁布后,由于很多售出的车辆轴距打不到新规的要求,也发生了大规模的退车和维权风波,由此公司的销售战线开始急剧收缩。 新政出来后各个公司经过短暂的调整,步子仍然没有停止,因为资产慌更大了,你几乎在市场上找不到比“汽车以租代购”更好的标的物,为什么这么说,虽然目前征信系统建设的速度非常快,小贷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快速涌现,但也有很多被小贷撸死的公司,有媒体曾专门介绍过小贷骗贷的qq群,利用某某小贷的风控漏洞,以及监守自盗的内部人员,很快就可以把一个小贷公司撸死,然后想通过法律去追诉N个个体,这潜在的成本没人敢去算。 反过来你再看汽车融资租赁,卧槽有抵押物gps可追踪断供收车还赚的更多,最重要的是,依托网约车的这部分群体简直就是优质客户是不是(稳定收入)。 那你说网约车始终会趋于饱和,不可能一直这么卖下去,这个看法当然是对的,但我们看问题还是需要结合大环境来看,现在仍然延续资产慌,前面说了汽车融资租赁这个标的物的特性,完全就是和住房抵押贷款一样的优质抵押物。 这里要延伸出文章的关键点:融资租赁的利率 融资租赁涉及三个群体:银行(或国外投资者,你知道之前美元很便宜)、业务运营主体公司、客户 三者关系为,银行将钱以授信的模式给运营主体去销售给客户,银行拿到了稳定的利息,运营主体得到了资金利差,客户以极低首付拿到了车辆。 那和直接在银行贷款和汽车主机厂提供的金融有什么区别? 大致2个方面: 1、低首付、融税险、征信要求较低,只要不是黑户基本都没问题; 2、车辆多由主机厂协议采购,可极大降低车辆价格,以此抵消高利率带来的价差; 说到这里还没提及汽车融资租赁利率大概多少,我给个均值吧,对于客户来说3年总共需承担25%-33%的利率,也就是说比银行的3年9%-12%高出了一倍还多,你会不会说这么高的利率还说融资租赁是笔好生意,纯粹扯淡? 我用一个实际例子来说明一下高出银行1倍多的利率还怎么卖车这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哈哈 以款***精英版为例,指导价为18左右,成都地区实际销售价格为16.5左右,假设客户全款提车我们算算需要多少钱,裸车16.5+购置税1.6+全险0.7=18.8万。 如果是走银行3年9%利息是:首付为4.95+1.6+0.7合计7.25万,贷款本金加利息为11.55*1.09=12.58万,购车总成本19.84万(还没算担保公司和4s的精品费用,两者合计至少也要5千)。 最后来算算以租代购多少钱:首付3万+36期月供购车总成本=20.5万,由于从主机厂协议集采的低成本优势就已经把利差这一点完全覆盖了,3年总成本只比银行最低利息多了7千元,这还没算4s给客户加的各种精品费用。 如果总成本一样,首付上的差异就能带来巨大的正反馈,无论走银行还是汽车金融,首付3成几乎都是红线,且不融税险,还是用上面例子来说,18万的车客户需要首付7万多,而以租代购只需要3万,这样的杠杆方式能极大的刺激客户购车欲望。 回过头来说,对于资本,这完全就是再好不过的资产,无论客户任何时候断供,车辆的首付和残值都随便覆盖车辆成本,某些极端的情况不考虑,如客户酒驾毒驾造成的重大交通事故赔偿责任。
上面讲了家用汽车融资租赁行业的微观细节,下面稍微宏观一点,说一说“以租代购”过去、现在、将来;
1、以租代购的过去: 其实这玩意在美国是非常普遍的一个金融玩意儿,几乎都是付一个极低的首付,乃至0首付,客户直接把车开走,无论新车二手车都这样,然后按约定期数还款,到期了如果要换新车,重新签个合同,月供继续付,旧车换新车。 有一组数据:在北美,汽车金融的渗透率高达80%,其中融资租赁46%,普通汽车贷款仅为34%。而在国内却相反,汽车金融发展相对滞后,汽车金融渗透率为20%左右,整个汽车市场融资租赁的渗透率不到3%。 结论就是过去国内没几个人知道什么叫汽车融资租赁,换句话说这个就是行业朝阳的,还有N多成本和门槛可以消除,因此市场大大的; 2、以租代购的现在: 前两年国内销售网络铺的最广的应该属于一家叫“*时通”的公司,熟悉这个行业的看官应该知道,这没有太大的质疑,他们的业务模式可能稍微激进了一点,无论客户资质差的到何种地步都可以做(法院起诉或被执行的除外),所以坏账率偏高,但是他们的高利率和强大的收车团队大致能覆盖偏高的坏账,目前受到多家新起的融资租赁冲击,他们的业务增量也在迅速减缓。 这家公司拥有属于多数行业兴起时,领头羊的普遍特质,大小通吃跑马圈地,另一个特征,举一个罗胖说的段子,说他小时候在家门口吃枣,吃着吃着发现枣没了,于是只能拣起地上吃过的枣,这些枣之前被他咬一口就扔了。 结论处于野蛮生长的新兴行业,将逐渐打开业务精细化的小门(我认为是汽车后市场的大门),结论是否有些惊人?那么多资本呕吐了那么久的呕(o2o),都没打开汽车后市场,你又开始意淫上天? 我认为市场逻辑应该是这样的,按照过去和现在主流的汽车销售流程是客户提车在店内购买保险(无论这家店是4s还是乡镇二网经销商),然后就没有然后啦,真正始终坚持回头到4s的客户应该都是车盲和不在乎那几个钱的,如果你已经是拥有第二台车的人,常规的保养维修应该就不会再去4s店,这一点应该没有什么争议(撸主之前也是小白,去某4s店做个常规保养,店里说大哥你这个刹车片不行啦要换,我说还能跑久,店员说正常的1.5mc,你这个只剩1mm了,我说我这个车才不到3万公里,刹车就完了?我很怀疑当时就没在4s做,后面开到一个私人维修厂去看看,人家一看说起码还有5mm早得很,不用换,我说我这儿国庆节要跑档川藏线没问题吧,师傅说最少跑2万公里,不换,我都很纳闷让你赚钱还不赚了?对比太鲜明。。。)。 话说回来,客户买了我以租代购的车子,我与客户签一点后期的保险和保养协议没有问题吧?客户如约履行后再给个返点返利,客户高兴吧?客户3年用车的时间,保养维修都有指定的修理厂,用车成本是不是更低了,汽车后市场好像比较顺利的就拿下来,这是我理解的逻辑,并且也是目前各大资本杀入汽车融资租赁行业的逻辑。 3、以租代购的将来:其实上面已经说出了以租代征的将来,这里只是补充一下理想的终极形态,客户便捷的到网上选车,同时提交购车申请和资料(和现在的网站提交资料两码事,现在的车电商都是转移流量,你真填了资料还是得去4s,该怎么弄这么弄,没有半点区别),后台当天就能审核过件通知客户提车,客户的购车成本也会不断下降,前面说了通过集采和汽车后市场两块来覆盖,20%左右的空间是肯定有的。通过融资租赁公司销售的车辆还可以进一步补充二手车市场的车源问题。 我预计未来的时间线是这样:当以租代购有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基础后,4s应该会不复存在,现在很多4s经销商也过的很难,卖车根本不挣钱,都是靠完成主机厂的销量任务拿厂家返利和售后这一块,融资租赁公司玩的好是完全可以渗透二手车市场的,因为他本身就会产出很多二手车,也许主观意愿强烈一点,甚至可以加速二手车的产出规模,自己就可以成本一个做市商,还有**车*子车什么事?呵呵以上且当意淫
关于我们??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