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租赁网 其次是政府主管部门也深受其害。“e租宝”出事后媒体报道的标题是“e租宝”由XXX审批。言外之意政府监管不利应该承担国家赔偿责任。现在“审批权”真的不是那么好要的。一要行政许可,二要国家赔偿。占错了队,受够了罪再有受害一方就是与租赁有关的专家学者。“e租宝”为了给自己贴金,找一些权威机构,权威人士通过研讨会、培新会、捐赠活动等方式为自己贴金和背书。“e租宝”出问题后,投资苦主把气撒在这些人身上。他们在网上搜索曾经为“e租宝”不知不觉的站台人。泛亚事件站台人宋鸿兵被打事件,不尽令人们对“e租宝”站台人的人身安全担忧。世界太疯狂,许多事情不得不防,做前一定要周密考虑。事后媒体报道前一定要通过本人审核。坏孩子不止一个对行业发展影响的因素还不止“e租宝”。在股市暴跌因素的排查中,发现有些租赁公司以租赁名义做外汇通道业务,为打压股市起着雪上加霜的作用。引发外汇管理部门对租赁公司的外汇业务的进行专项调查,已经对部分违规企业开出罚单。事态发展还不止于此,这些通道资产被证券化在资本市场上流通,引起证监会的注意。若证券化的通道资产因违规被封,将严重影响方兴未艾的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领域。行业进入全面整顿行业协会开始对经营不善或没开展租赁业务的租赁公司进行清理。事态还在继续发酵中,来调查融资租赁公司的政府职能部门越来越多。 影响最大的应该算是“售后回租”业务,近期出问题的“e租宝”,外汇通道资金入市等“创新”都是借助“售后回租”这个壳。资产证券化也因售后回租不规范的租赁资产受牵连。受害较大的中国银行总行已经发通知停止对售后回租资产融资进行授信。兴业银行也发出对所有通道业务的租赁资产停止放贷。如果他们的行为被其他银行认可并广泛实施,那么对融资租赁业近乎灾难性事件。 售后回租是中国融资租赁业近几年的主流交易产品。租赁公司的资金来源一方面来自银行信贷,另一方面来自资产证券化和互联网金融。如果因事态发展导致这三条路被堵,那么融资租赁公司的乐观的前景开始堪忧。 面对“e租宝”事件和通道业务被查业界该如何应对?沉默是毒药对于严重脱离租赁原本的出格创新,除了一些不明事理的媒体,为吸引眼球眼球,毫无道德标准的替人宣传外,租赁朋友圈、互联网金融圈、投行朋友圈、资管朋友圈都不认可这种做法,以为与自己无关。当出格企业出问题后,既没有评论、也没有批判,以“看不清楚,不敢轻言”为由进入沉默期。貌似与自己无关,其实谁都躲不开躺着中枪的命运。排毒养颜“e租宝”如同毒素,死了还在毒害别人。本应于行业无关,但被牵连进来后必须要撇清与他们的关系。到现在还保持沉默,不是与其“一丘之貉”就是“行行相护”之嫌。受到伤害的将是整个行业。为此业界一些有识之士对现状忧心忡忡,希望融资租赁的行业组织和名人站出来为互联网+融资租赁说话,为售后回租正名。据悉业界一些重量级人物在呼吁行业组织和业界知名人士做切割和正名的事情。目前已经陆续有企业在媒体上为自己正名。“e租宝”事件已定性,业界必须有人站出来说话。不仅要对不当创新进行切割,更重要的是要借助这个机会宣传什么是真正的租赁,什么是虚假的租赁。这种沉默固然有怕批判不当引发投资苦主们集中维权造成的社会不安,也有类似创新机构怕“拔出萝卜带出泥”说别人的时候也把自己也牵扯进去。但沉默将加深了外界对融资租赁、互联网金融“妖魔化”的猜疑,对政府鼓励创新和监管能力的猜疑,对权威媒体是只顾赚钱的黑心媒体的猜疑。如果行业在这个时候还不出面发声,还在处于观望期,那么后果的严重性将进一步扩大。真是到了与不良创新切割的时候了。考虑到金融稳定和社会安定,租赁公司行业组织都要站出来说话。但不要采取文革似的集体围攻和大批判方式。而是宣传租赁的原本,创新的原则。告诉政府,告诉社会,告诉投资人真正租赁的优质资产是什么,怎样形成,真正的互联网+融资租赁应该是什么样子。要对投资人进行风险警示,对投资租赁资产恢复信心。男儿当自强“e租宝”祸害行业必遭谴责,同时融资租赁业应该自省和自律,防止再次出现类似问题。合规性检查融资租赁业应尽快自查、自纠、自救,把隐患排除在政府职能部门检查之前。今年7月人行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已明确指出,个体网络借贷机构要明确信息中介性质,主要为借贷双方的直接借贷提供信息服务,不得提供增信服务,不得非法集资。与融资租赁有关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应坚守四条监管底线:中介性质,不自融。不自保,资金存管不搞资金池。还要注意与融资租赁资产对接不能有金额错配、利率错配、期限错配的问题。尽快与所有的关联企业脱钩,交易都应该通过没有股权关系的第三方完成。“e租宝”被查整个钰诚集团资产全部被封证明。互联网金融中,关联交易除了骗人外,一旦出问题,谁也跑不出被查、被清缴的厄运。不要报以侥幸心理,做违规的事情,“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这次“e租宝”出事波及众多产业、机构和个人就说明谁都没有安全岛,只有依法经营,依规创新才不会错。租赁资产结构需要改变事情发展到现在,租赁资产结构应该有较大的变化。国务院两个指导意见都指出:融资租赁对国民经济的渗透率和行业覆盖率仍然较低。融资租赁额虽然增长很快,但其结构有许多问题。金融租赁需要健康发展,融资租赁需要快速发展。目前整个租赁业直租业务仅占四分之一,还多被单机超高价的租赁资产占据。其他的资产基本上是售后回租资产。这类资产主要由类信贷业务、不动产租赁、政府平台融资业务、资金通道业务和不能确认租赁物所有权的租赁业务组成。
近期出现的所有问题都集中在售后回租。上述问题如果全部都做成直租业务,就算有吸收公众存款问题,最长刑期也不会超过5年。但要做成售后回租,都该判无期徒刑了。如果能坚持租赁原本,扩大市场渗透率就算出现资金流动性困难,国家也是给予支持。租赁行业中不合理的税收政策只针对售后回租,不是税务部门有意打压售后回租,从税法的结构上就很难解决税收的合理性。有政策瑕疵的资产总不是好资产,高税负的资产也卖不出好价钱。还原融资租赁本来面貌租赁行业在宣传融资租赁时不要过度宣传,融资租赁是一种投资资产,在租赁物件还没有“轻松回收、轻松处理”的市场、政策环境下,租赁物可弥补债权损失仅限于理论上。在尚未建立的租赁物件退出机制前就宣传所谓“安全优势”给人以“花言巧语骗投资”的感觉。融资租赁的收益不仅在金融方面,还在贸易、服务、资产管理方面。但要实现这些收益,租赁公司需要资源和智慧人才。能做到这些的不是每家租赁公司、每个租赁资产。不要把这些高收益资产当作谁都可以制作资产对外融资。目前中国的经济还没完全摆脱体制经济,融资租赁的所谓优质资产不是来自于物件处置弥补债权损失,而是来自体制内的大型国企、央企、政府平台项目。在经济下行期,资本市场放开,人人都做金融,各个都搞投资。在这种情况下,哪有那么多的优质资产提供给投资人。在“资产荒”的情况下租赁规模逆市增长,这必然不符合客观规律。缺乏优质租赁资产支撑,其中必然有不实成分。对融资租赁的金融属性不要过度宣传。把租赁包装成“金融产品”时,并不能起到租赁资产比信贷资产更安全的结果。租赁债权与贷款债权不是同一类债权。租赁债权形成承租人的是资产,负债的是租赁服务费。贷款债权是给对方形成金融负债。两种资产风险截然不同,处置方式不同。按照融资租赁司法解释(全文没一个债字),出现纠纷案租赁公司只能争取赔偿。这点一定要让投资人明白。相关各方都需接受教训媒体行业尤其需要自律,媒体在做创新节目采访时,在不了解创新的背景和内涵时,不能做软广告,对于租赁创新应该进行全面分析,不要有结论性或误导性软文。尤其是铺天盖地的民间筹资广告,应该禁播。股票暴跌股民损失后无处伸冤,但互联网金融出现问题金融苦主是可以找虚假宣传、恶意引导媒体赔偿责任的。业内专家学者在传授融资租赁的知识时要尽量坚守租赁原本底线。对于支持脱离租赁原本创新的专家,不要轻易为某种交易品牌背书,为某企业站台。应该借机引导他们回归的租赁健康发展的道路上,也要防止引火烧身,采取安全防备措施。对社会上对投资人也应该进行风险教育。不仅在租赁产品上提醒“投资有风险”还要告诫投资人不要把投资风险补偿全部寄托的融资租赁资产上。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把融资租赁资产当安全阀来依赖必然要遭受风险损失。投资融资租赁一定是高风险、高回报的产业。投资前要有承担全损的心理准备。事后也不要怨天尤人。自己决策就要自己承担风险。新时代、新经济每个人都要有风险意识。依靠政府拿主权信用担保企业的行为一去不复返。攒一辈子养老金不容易,投资要谨慎,不要太任性。